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当新能源遇上AI,能擦出什么火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人工智能的火爆,让行业看到万物皆可AI赋能的可能。而当新能源遇上AI,新的火花已经擦碰。

当新能源遇上AI,能擦出什么火花?  第1张

4月2日晚间,协鑫能科(002015.SZ)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鑫煜科技将出资3亿元对星临科技增资,增资后将持有星临科技10%股权,双方已经于2023年3月31日签署了增资协议。

公告显示,星临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与GPU(图形处理器)高性能云计算领域的创新服务商。

值得一提的是,星临科技进行了业绩承诺——自协议签订日至2026年12月31日,该公司累计净利润总和不低于10.5亿元。

对于此次增资,协鑫能科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标的公司提供的单相浸没式电池包冷却解决方案,以及AI算力服务有关的资源和产品,结合协鑫能科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发达地区的电厂布局,双方实现‘电+储+算’一体服务,打造大规模零碳AI算力,助力产业智能化升级。”

公开资料显示,单相浸没式液冷是一种前沿的数据中心散热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核温,实现100%的热回收,其应用场景广阔。

今年3月6日,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梅州宝湖储能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这一前沿技术在新型储能工程领域成功应用,实现了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的迭代升级。

对于AI算力赛道的布局,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近期出席活动时明确表示,“让电力变算力,让算力变成生产力。”

AI赋能新能源并不陌生。以光伏领域为例,从视觉检测到组件环节,AI已经渗透到光伏领域。

对于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企业而言,AI的应用与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相匹配,更能解决成本和效率的问题。

2018年10月,华为发布AI战略,其智能光伏业务部门更是提出了AI重塑光伏的设想。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陈国光曾撰文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像水像电一样无所不及,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将成为光伏产业变革走向智能化的核心新引擎。”

今年3月31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提问金刚光伏(300093.SZ),“如何看待AI在光伏行业新技术细分赛道降本增效方面的应用?”

该公司董秘回应介绍,公司电池车间已逐步实现5G数字化智能制造全覆盖。生产车间配备的MES系统与AGV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工干预,同时配备高精度在线检测设备,进一步提升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良率、产能。“公司还在探索把数字化智能制造与光伏电池最新工艺HJT相连接,通过数字化打造全环节智能制造管理体系。”

事实上,随着AI技术不断进步,以及对场景的深刻理解,光伏AI应用已经从视觉检测、工艺优化、智能管理,正持续向更深层次发展。

与此同时,政策鼓励“新能源+AI”的声音也在陆续发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在3月底联合印发的《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中提及,“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探索智能化、共享化农村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AI算力短缺。据《智能计算中心创新发展指南》显示,全国有超过30个城市正在建设或提出建设智算中心。

此外,中国银河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强大的算力水平是AI大模型必备的技术支撑,ChatGPT 3.0模型需要使用1024颗英伟达A100芯片训练长达一个月的时间,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商业落地蓄势待发,未来对算力的需求更将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