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平安夜,推荐你看5部经典的人工智能电影

平安夜,推荐你看5部经典的人工智能电影  第1张

今日平安夜,想好怎么嗨皮了吗?如果还没想好,那不妨来看几部人工智能电影,一起感受一下AI的无穷魅力。

《我,机器人》

人们对于人工智能背叛人类的担忧由来已久,此类题材的电影数量也最多。这部《我,机器人》,又译作《机械公敌》,根据科幻大师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说改编。故事的背景设定为不远的未来,2035年,具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已经融入到人类社会中,它们无偿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且毫无怨言。

影片中,所有机器人都运行在三大定律之下。第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第二,在不违背第一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第三,在不违背第一和第二定律的前提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三大定律是整部电影的线索,和一般人工智能导致世界末日的灾难电影不同,《我,机器人》更注重对人和机器人之间关系的讨论。即在机器人拥有和人类同等级别智能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什么来对待。影片中有一句话引人深思:「三大定律本身是完美的,但完美的规则约束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革命」。

《2001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游》同样依据小说改编,当年曾获4项奥斯卡奖提名,以及最佳视觉效果奖。故事发生在飞往木星的飞船上,该片中的人工智能没有自己的形象,而是一台具有人工智能掌管整个飞船的电脑。飞行途中,人工智能哈尔突然向飞行员报告,称飞船的某个零件将发生故障,必须更换,而飞行员在检查后则认为零件没有任何问题,冲突由此展开。

两位飞行员认为哈尔出现了错误,打算关闭它,而哈尔的使命是不惜一切代价来保证飞船完成任务。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对抗之后,飞行员终于成功关闭了哈尔,在即将被关闭时,哈尔发出了求饶的声音,引人深思。从机器的逻辑来看,它是没有错的,但是它已经导致了三个人丧生。

《机械姬》

前面提到了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定律,而这部《机械姬》则基于另外一个经典的人工智能理论,1952年,计算机之父图灵在BBC广播中提出:让人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和计算机交流,如果有超过30%的人认为自己是在和人类说话,那么这个人工智能就算成功了。

影片中的亿万富翁内森认为,能够通过传统的图灵测试并不稀奇,也不能证明计算机拥有很高程度的智能。厉害的人工智能是,你明明知道坐在你对面的是机器人,但你还是会认为她是活生生的人类,并且对她产生感情,因此内森找来了自己公司的一名职员进行测试。

在和机器人艾娃相处一段时间后,即使明显地看到她是个机器人,但宅男迦勒还是不可避免地对她产生了感情,艾娃成功地通过欺骗,让迦勒想把她放出去,通过了测试。如果机器人没有感情,但又能利用人类的感情,其实是很可怕的一件事。人工智能背叛人类很可怕,但也有很多机器人让我们觉得很温暖,很感动。

《终结者》

《终结者》曾被《电影周刊》杂志评为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第二部的结尾,T800在炼钢炉中融化时伸出大拇指,让很多影迷觉得鼻尖一酸。

几部《终结者》中,以《终结者2》最为经典,92年的特效在现在看来也不会觉得很low,T-1000是第一个完全由电脑制作的电影主角。虽然现在用特定软件加上一台电脑和一个摄像头就可以完成动作捕捉,但在那个时候,动作追踪还是相当先进的技术。

《终结者》系列应该是80、90后们最早接触的有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对后来的科幻电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

影片《人工智能》由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指导,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部影片的主角是一个机器人男孩。在传统的观念中,机器人都是被作为工具使用,为人类服务的,而《人工智能》中的机器人男孩大卫,则是在最初就被设定为情感陪伴机器人。

女主角的儿子因为疾病不得不被冷冻保存,为了缓解感情上的空虚,女主角和丈夫便将感情注入到了机器人中。然而在某一天,她们的儿子突然醒来了,于是机器人大卫作为替代品被抛弃,即使他对母亲已经产生了真正的爱。

大卫被丢到机器人屠宰场——一个专门处理废弃机器人的场所。在这里,各种废弃的机器人将被以十分残忍的方法处决,人们还以此为乐。然而在大卫即将被处决时,现场的观众最终还是心生怜悯,是啊,他只是个孩子,他只是想要得到妈妈的爱,即使他是机器人。

艺术来源于现实,虽然现实和电影有很大差距,但优秀的科幻作品一直以来都对科技发展产生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AI大势已至,我们受益其中。钛灵AI算法市场主动拥抱这个我们已置身其中的未来,以平台赋予百亿终端AI灵魂,让AI走进更多场景,为更多行业、企业赋能,不断促进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