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

导读:

2020年7月27日,五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与标准化》特邀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组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  第1张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赵波院长

01引言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引领未来的战略技术,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围绕人工智能出台规划和政策。其中:美国建议通过标准和基准来衡量和评估人工智能技术;法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业标准体系建设;欧盟委员会建议制定一套新的人工智能道德准则,以解决公平、安全和透明等问题。我国为了提升人工智能核心竞争力,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顶层要求。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研究;工信部于2017年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号),明确要建设人工智能产业标准规范体系。

为加强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顶层设计,最大发挥标准价值,有效指导新一代人工智能建设,2020年7月,国家标准委、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的发布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02《指南》编制过程

《指南》依托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牵头,汇聚国内主流的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用单位,成立了体系建设指南专题组组织编制。《指南》编制过程中,一坚持指导性原则,为未来两年国家标准立项和综合标准化专项的设立提供依据,指导人工智能标准的研制,引导企业参与并提出重点标准;二坚持可用性原则,在指导标准研制的同时,注重标准验证和落地应用,构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先进适用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三坚持阶段性原则,关注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水平,满足未来两年我国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需要。

《指南》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征求了部门、行业、专家的意见。国家标准委委托有关单位多次组织征集行业意见、专家论证会,向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征求意见,并组织有关单位对意见进行逐条研究分析,保障了《指南》内容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03《指南》主要内容

3.1 《指南》内容组织

《指南》编制遵循指导性、可用性、阶段性原则,旨在对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了基础共性、支撑技术与产品、基础软硬件平台、关键通用技术、关键领域技术、产品与服务、行业应用、安全/伦理八部分组成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框架。

《指南》共三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指南》编制的总体要求,统领全文。第二部分介绍了《指南》的建设思路,给出了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和框架。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指南》八个方面的建设内容。附表给出了人工智能标准研制方向明细。

3.2 《指南》重点方向

《指南》通过梳理人工智能政策、技术及产业演进情况、标准化现状,分析人工智能的技术热点、行业动态和未来趋势,力求制定能够适应和引导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同时,考虑到人工智能跨领域,涉及多种技术融合,人工智能标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标准化工作需要统筹协调,《指南》从支撑人工智能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和标准化工作情况,提出适合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并提出各部分标准建设重点,以指导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一基础共性标准。人工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性问题,规范其所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问题,是人工智能科学全面应用的前提。该部分重点开展人工智能术语、参考架构、通用性测试评估等标准研制工作,对标准体系结构中其它部分起基础支撑作用。

二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人工智能基于物联网产生并存储于云平台的海量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计算存储资源池和智能算法为各行业应用提供智能化服务。该部分重点围绕支撑人工智能发展,与人工智能强相关的智能运算资源应用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三基础软硬件平台标准。作为人工智能落地至关重要的基础软硬件设施,智能芯片、系统软件、开发框架提供了人工智能应用开发所需要的工具 ********* ,实现软硬一体思路下算法、芯片、软件、系统的协同优化。该部分重点围绕人工智能芯片、硬件基础设施、开发框架的算力及功能等需求,开展标准研制工作。

四关键通用技术标准。机器学习、知识图谱、类脑智能计算、量子智能计算、模式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关键性通用技术,是人工智能在关键领域应用技术的基础。以机器学习为例,其在智能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目标检测、视频分类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该部分主要针对关键通用技术的特点,围绕模型、系统、性能评价等开展标准研制工作。

五关键领域技术标准。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机交互等关键领域技术是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于实体经济的重要驱动力。该部分主要开展语言信息提取、文本处理、语义处理、语音识别与处理、图像识别合成、图像识别与处理、人体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感知、多模态交互等标准研制工作。

六产品与服务标准。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的智能化产品及服务模式,智能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智能终端、智能服务将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成果集成化、产品化、服务化。该部分主要重点围绕以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开展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行驶环境融合感知、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服务等相关标准研制工作。

七行业应用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顶层,《指南》中所指的行业应用是依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结合当前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态势而确定的人工智能标准化重点行业应用领域。该部分主要面向行业中与人工智能强相关的具体需求,开展标准化工作,支撑人工智能在行业应用的发展。

八安全/伦理标准。位于人工智能标准体系结构的最右侧,贯穿于其他部分,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基础,数据、算法和模型,技术和系统,管理和服务,安全测试评估,产品和应用等信息安全相关标准,以及涉及传统道德和法律秩序的伦理标准。支撑建立人工智能合规体系,保障人工智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04《指南》实施考虑要点

一避免多领域交叉冲突。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涉及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指南》与大数据、云计算等支撑技术,机器人、智能运载工具等产品,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政务等行业的相关标准体系存在交集,但非包含或覆盖关系。《指南》编制过程中充分调研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家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等规划,《指南》涉及的交集皆指与人工智能强相关的部分或环节,为避免矛盾,相关内容直接参考已有规划。

二需建立动态更新完善机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垂直领域的应用落地新模式将不断涌现,“人工智能+”将全面开花,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也将进一步更新完善。以本《指南》标准体系为起点,持续关注我国人工智能在转型升级中的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因科技发展而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应用,通过建立动态更新完善机制,以满足我国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需要。

三正确把握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系。需注意《指南》中标准化建设重点与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标准需求的不定性、未知性、突发性存在差距。应注意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进程中,市场环境、产业需求变幻无穷,其标准需求也可能瞬息万变,本《指南》中提及的标准建设重点仅做引导、支撑产业发展用途,不代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或目标。

05结语

《指南》是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在国家标准委等五部门指导下取得的重要成果,对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作为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组长单位,将按照《指南》的要求和部署,积极推进人工智能重点标准研制,建立标准验证与测评体系,加强标准应用推广,支撑人工智能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收稿日期: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