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李少谦:“全球首颗 6G 试验卫星”说法完全错误

李少谦:“全球首颗 6G 试验卫星”说法完全错误  第1张

  11月9日消息11月6日 11 时 19 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成功将 NewSat9-18 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星时代 - 12 / 天雁 05)、北航空事卫星一号和八一 03 星。

  家获悉,电子科技大学随后发文庆祝,号称是全世界首颗发射成功的 6G 试验卫星,也是电子科技大学建校以来首次以校名命名的卫星。

李少谦:“全球首颗 6G 试验卫星”说法完全错误  第2张

▲此前电子科技大学官网图片

李少谦:“全球首颗 6G 试验卫星”说法完全错误  第3张

  据四川在线报道,这颗卫星和6G到底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搭载太赫兹通信上天? 我们离6G到底有多远?带来对电子科技大学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通信的开创者、中国移动通信的著名专家李少谦教授的采访。

  记者问,为什么这颗卫星被称为“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

  李少谦表示:

这是完全错误的说法。实际上,这仅是一次太赫兹通信设备在卫星上的适应性试验。太赫兹通信未来应用有两大场景,一是地面大容量通信,有可能用于6G;二是卫星与卫星、星与地之间的空间大容量通信。我们研制的设备在地面做实验和应用很容易,但将来要用到了卫星上,就必须在卫星上做实验。卫星上的设备受体积、重量、功率的限制,受太空环境的影响,太赫兹通信设备能否适应卫星搭载?能不能在卫星上正常工作?都需要上星实验。这次电子科大发射的卫星,搭载了多个学校科研实验装置,太赫兹通信仅是其中的一种。太赫兹通信将来要在空间应用,需要经过许多次实验,这次仅是非常初步的适应性实验。

  记者又问:那这次实验和6G有什么关系?

  李少谦表示:这次实验与6G没什么关系。6G是全球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2030年以后用的新一代技术。现全球科学家对6G的研究还处于前期需求分析,概念定义,潜在技术研究阶段。预计到2023年左右才能明确什么是6G,6G将采用什么技术。有许多新技术可能会在6G中用,比如太赫兹通信、天地一体化通信、可见光通信、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应用等等。因此,太赫兹通信不能代表6G,现阶段只是6G潜在的、非常重要的备选技术之一,有可能用于6G地面大容量信息的传输。

  李少谦表示,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就开始研究太赫兹科学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研制了太赫兹通信的核心器件和系统,解决了小型化、低功耗、长距离的难点,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这次搭载的太赫兹通信设备仅重1.3公斤,功耗30W,体积比笔记本电脑还小,成功地搭载到卫星上。这是我国航天领域太赫兹空间通信设备的首次卫星搭载实验,为未来太赫兹通信的空间应用奠定了基础。

  李少谦表示,

太赫兹通信技术就是在太赫兹频段进行通信的技术。太赫兹频段是指频率在0.1THz至10THz这段的电磁波,现在通信主要用0.1THz至1THz这段。 太赫兹频段具有频谱资源丰富、带宽可更宽、可实现大容量信息传输、易实现通信感知一体化等优势,在地面和空间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为技术复杂,器件与系统研制难度大,过去这个频段没被开发和应用。频段是无线通信的核心和基础,就好比修路的土地。我们普通的土地开发完了,需要开辟新路。正好有一块荒地,可以修的路更宽,但开发难度大,没有开发,为了修新路,因此需要花大力气“开荒”。我们现在所做的就是要发展新频段通信技术,以满足未来信息传输的需要。太赫兹通信应用前景广阔,还有许多技术难点需要我们去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