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感情,华东师大博士生成为“最美大学生”

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感情,华东师大博士生成为“最美大学生”  第1张

“2021最美高校辅导员 最美大学生”发布,左四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周杰。本文图片均为 华东师范大学 供图近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1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刘宸、刘耀东、杨倩、宋哲、张建、阿卜拉江、周杰、周锦宇、黄君婷、梁荣浩10名在校大学生被评为2021年“最美大学生”。

12月7日晚,《新闻联播》发布了“2021最美高校辅导员 最美大学生”事迹,其中包括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2016级博士研究生周杰。他也是此次获此称号的唯一一位上海学子。

周杰担任亚洲语言处理国际会议宣传主席。

潜心做勇往直前的学习者

周杰主要研究自然语言处理,他坦言,选择人工智能,源于幼时梦想。“小学时,我在学校计算机教室一待就忘记时间,觉得自己和电脑可以人机互联,好神奇。也就是从那时对计算机产生的浓厚兴趣,在我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高中时,我亲历了中国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研究。现在,中国高铁、航天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部分成果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我坚信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投身强国伟业,为祖国发展出力。”

201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师从贺樑教授。

周杰与导师贺樑教授交流学术问题。入学后,机器人情感分析技术难点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情感需求成为师徒二人经常探讨的话题。他们希望让机器人也有“温度”,以解决经济转型期助老扶幼的迫切之需。

在读博期间,周杰深耕情感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研究,致力于将这些技术用于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们尤其是老年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通过不断努力,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与实践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2020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和2021年最美大学生等荣誉称号。

周杰(左三)获“一带一路”国际大数据竞赛特等奖。

立志做人工智能赋能情感的领跑者

深度学习、情感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是人机交互非常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机器能否拥有情商正是周杰的兴趣所在。

周杰所获荣誉。“目前,人工智能在某些任务上功能还不是很强大。虽然在围棋这类很难的项目上占据优势,但它们都是有明确目标的,人工智能比人类强的只是拥有更多的算力。机器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它们都是基于大量的训练数据实现成长的。深度学习目前的优点是,机器在部分问题上甚至可以超越人类,比如人脸识别、图片分类等。但人工智能还可以在更加复杂的任务,如认知、推理等领域,取得进一步突破,让机器不仅仅拥有智商,也能够拥有情商。我希望在不远的将来,通过科研攻关能让《超能陆战队》的‘大白’走进千家万户,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周杰说。

在导师贺樑教授以及吴苑斌副教授的指导下,周杰实现了该领域的突破。他在AAAI、KBS、INS、COLNG等国际知名学术会议和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2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通讯身份发表13篇(包括SCI一区/CCF A论文4篇,SCI二区/CCF B论文4篇)。

在读博期间,他在加拿大约克大学访学一年,并长期担任Information Sciences、Knowledge-based Systems、Neurocomputing、JMLC、AAAI等多个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应邀参加国际顶级会议AAAI 2018、DASFFA 2020、COLING 2020,并进行现场报告。

这些年,周杰在专业竞技比赛中过关闯将,累计7次参与国内外知名大数据挖掘比赛,4次获得第一名,3次获得第二名,开源方案获得300余人关注。他代表华东师范大学首次在国际顶级赛事国际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竞赛(KDD CUP)中取得前三名,并在KDD会议上展示汇报。

“科学真理征途漫漫,科技创新无止追求。”周杰表示,他将和他的团队继续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攻破“卡脖子”难题,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贡献更多成果,助力国家人工智能发展。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