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播音主持的融合与创新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人工智能与播音主持的融合与创新  第1张

近年来,智慧城市成为各地关注的热点,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等不断助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媒体能够迅速识别和响应智慧城市的高速发展,利用自身优势,快速找准定位,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同时,在各级媒体传播的过程中,播音主持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了技术融合、内容生产及传播途径的多重创新,在信息共享、服务用户、智慧运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播音主持的变革方向,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人机结合的创新策略。

1

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生产、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在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历程中,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及信息城市之后的一个升级阶段,是中国城市发展转型的全新方向。

智慧城市是当前各国各大城市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虽然不同城市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位及侧重不同,但是呈现出的共同点是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核心技术的支撑。首先是物联网技术,即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互通信的网络,是智慧城市的感知技术;其次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得力助手;再次是云计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计算模式,云计算降低了信息化门槛,为集约化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例如,重庆市工商局建设数据监测中心,对归集整合的2500万条全市企业数据进行分析,成功助力1.32万户享受创业补助的微型企业。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过度侧重技术和管理,而忽视了“技术”与“人”的有效互动、没有实现“信息化”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智慧城市若忽视了“人与技术”的融合,则会导致“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重投入轻实效,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市民感知度较差等问题。可以说,无论是美国的贝尔蒙特,还是中国的雄安新区,无论是技术手段的创新还是理念思维的升级,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是为人类打造美好空间,创造幸福生活;只有以“人”为本,方能可持续发展,才能书写精彩未来。

2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

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上文提到,智慧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不能忽视“技术”与“人”的互动,而媒体则应主动发挥其社会功能,传递有效信息、协调社会关系、反馈群众心声、服务人民大众。主持人作为媒体传播的关键一环,更要发挥其重要作用。

主持人在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发布以及信息互动过程中,不能成为简单的信息传递者,要实现信息的优化传播及有效整合,尤其是对于智慧城市的一些新技术新应用以及新理念,要做好把关人,确保信息准确的同时,要创新形式,生动表达,为受众提供有效信息,提高传播效率。媒体人杨澜在2016年将《杨澜访谈录》转向某一领域的深入挖掘与报道,在优酷推出系列短片《人工智能真的来了》,寻访了全球30多家顶尖实验室和研究机构,采访了80多位有关人工智能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不仅为广大网友解读技术与政策,更将新理念、新应用等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如《无人驾驶有多远》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智能汽车和智慧驾驶的时尚魅力。

媒介融合背景下,大量信息以碎片化形式传播,主持人不仅要为受众提供逻辑线索和认知框架,还应借助大数据、信息可视化等技术手段,将碎片化信息整合为相对完整的新闻图景,为受众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信息服务与舆论引导。比如,对于一些智能应用,分析了解的过程还应包括反思和质疑的态度,全方位多角度探究智慧城市发展的有效路径。比如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科技之光之智慧城市》,通过模拟沙盘演示,带着质疑和求真的态度,为受众呈现还原真实的智慧场景,将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医疗立体多维化展示出来。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其多向互动传播的特性,促使融媒生态进入到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主持人可以利用多种媒介如“两微一端”、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在新闻资讯、生活服务以及社交娱乐等模块中加大加重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宣传,同时增强互动,积极收集受众对于智能城市建设各方面的反馈,多渠道多手段宣传和探究智慧城市相关内容。比如,在抖音短视频APP中,一位“外国小哥”化身记者,用个性幽默的语言,在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为广大用户介绍华为数字平台,引发大量点赞、评论和互动。

3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

播音主持与人工智能的多维融合

上文我们分别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与播音主持在该背景下的角色定位,将二者有机结合,我们不难发现,播音主持亟需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助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那么,播音主持需要借助何种技术力量呢?答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革命,未来它必将与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教育变革、思想变革、文化变革等同步。当前, AI主播成为播音主持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们要注重人工智能与播音主持的多维融合,实现技术与人的有效交互,共促智慧城市和谐发展。

1.技术层面的交互融合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搜狗和新华社联合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来播放新闻,第一位中国人工智能主持人的诞生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据搜狗公司人员称,这是一种AI主播技术,该技术可以通过模仿真实人物图像和声音来阅读文本内容。虽然有不少声音认为,AI主播的出现解放了一部分播音员主持人的“劳动力”,诸如新闻资讯、天气预报、路况信息等,AI主播完全可以胜任,但是目前的AI主播技术依靠的是大量声音元素的采集,而不是像播音员主持人在有声语言表达过程中强调“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的统一,因此,我们听AI主播的语音播报,常常能“表意”但不能“表情”,即使“表意”,也经常有错误或缺陷。当然艺术化的语言表达规律是人工智能难以模仿和学习的,但是人工智能发展是迅速而惊人的,以语音识别技术为例,仅用了两年的时间,谷歌的语音识别系统已将识别错误率从23%降到了8%。因此,笔者认为,AI主播技术要想进一步提升信息的有效传播,光是提取和采样是不够的,需要融合语法、有声语言表达相关技巧等内容进行深度学习,结合大数据、人工神经网络及情感分析技术等,从而实现智能判断并完成智能表达。

2.内容层面的智能整合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要素是信息化建设,播音员主持人如果仅凭个人或团队的力量,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分享和多重互动。而当人工智能与播音员主持人相互融合形成“人机合一”,信息的内容层面则可以实现全新整合。有这样一个案例:美国有线电视台FOX NEWS做了一个尝试,主持人是一个标签,标签背后是信息聚合(大数据)。当热线电话接到演播室,主持人可以借助大数据应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听众热线,比如当涉及到法律问题时,主持人身后的大数据会根据主持人与听众对话内容,实时进行数据搜索与信息反馈,人工智能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后再由主持人或导播团队进行选择和取舍,完成与受众的有效互动。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借助技术的力量,主持人和机器人共同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各显其能,各彰所长,这样才能满足智慧城市中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和专业化需求。

3.情感层面的有机结合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提出这样的问题:人工智能还不能做什么?书中给出的答案有跨领域推理、抽象能力、自我意识和情感。智能机器人虽然具备超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但“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让机器人成为有温度、有情感的“主持人”,是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应用中要挑战的全新课题。

机器人虽然不俱备情感,但是否能表达情感呢?微软公司研发出一款人工智能伴侣虚拟机器人小冰,凭借其独特的“情感技术框架”,小冰可以与人聊天,杨澜在《人工智能真的来了》一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案例,小冰甚至可治愈小金(一位年轻教师)失恋的痛苦。微软小冰负责人李笛揭秘了小冰能与人进行情感表达的工作原理:大量的信息、知识、行为都互联网化了,小冰学习并模拟到数据背后蕴含着的情感表达。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社区在服务大众的同时,常需要创造虚拟角色与人进行交流互动,类似于苹果siri,微软小冰等。虽然这样的表达不属于情感交流的范畴,只是某种意义上的条件反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人的控制与决策,实现人工智能的情感表达。

4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

人机结合的创新策略

主持人作为媒体工作者,作为传播中的关键一环,要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舆论引导,彰显媒介角色。

智慧城市涉及政治、经济、金融等方面,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智慧城市有哪些指标,有哪些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应遵循怎样的步骤,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这些都需要主持人“广义”积累,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撑,还需要先进的理念,主持人可以借助大数据等手段,敏锐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智能交通出行、智能医疗等和民生息息相关的话题需要被重点挖掘并专题报道,通过与大数据的交互连接,使信息传达更精准、更快速,更高效。

智慧城市建设说到底是为“人”服务的,主持人一定要体现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注重人文关怀,呈现良好的媒介素养。人工智能与播音员主持人要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有机融合, AI提供技术与数据,主持人进行决策和判断,人机合一,共助智慧城市的信息建设,共推智慧城市的民生服务,共绘智慧城市的精彩未来。主持人尤其是新闻主持人或记者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除了传递信息之外,还要客观审视,承担责任,做好舆论监督和“民声”反馈。媒体人尤其是主持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应心系群众,承担责任,上(下)情下(上)达,倾听民声,做好 ********* 、社会、民众的枢纽和桥梁。

智慧城市建设和人工智能系当下热点前沿,播音主持领域在新时期亟需借助技术的改革和理念的升级不断调整方向,研究播音主持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能为学科发展提供新鲜的理论支撑,而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播音主持更应该抓牢其信息化、技术化的内涵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融合中不断创新,在变革中与时俱进。

【本文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2018年媒介素养专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8ZGL008)的研究成果。】

原创:李 斌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来源:传媒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