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 > 正文

传统零售业的现状分析,盘点2020年传统零售行业现状和变革方向分析

行业发展概况

2018年,我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零售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继续发挥促进消费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业态结构不断优化,融合发展日益加深,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为形成国内强大市场作出贡献。

(一)规模保持平稳增长

2018 年,全国零售市场销售规模平稳增长,增速有所回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商品零售额33.8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商务部典型零售企业统计数据测算,截至2018年底,我国零售业经营单位共有2080万个,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

其中,法人企业单位数量为397.3万个,同比增长23.7%,占全部经营单位19.1%,占比较上年提升2.5个百分点。

(二)重点企业效益改善

商务部零售业典型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典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2%。多数企业经营效益改善,其中限额以上大中型法人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1%;三项费用合计同比增长2.3%,增速比上年放缓1.7个百分点;净利润同比增长5.5%。

从上市公司看,85家沪深上市零售企业销售毛利率18.2%,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超过半数的企业净利润实现增长,10家企业净利润增长1倍以上。

(三)电商渗透持续扩大

2018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6.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18.4%,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2%,较上年提升7.3个百分点。商务部数据显示,典型零售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32.1%,增速比上年加快5.6个百分点。

网络零售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有力推动消费升级。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在质量和服务上更有优势的B2C模式市场份额达到62.8%,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

智能手表、智能音像、翻译机等智能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比增长超过80%。化妆品、粮油食品和家具等品类也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36.2%、33.8%和30.1%。

农村电商迅猛发展。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2305亿元,同比增长33.8%。

电子商务扶贫取得新进展。截至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已达1016个,其中国家级贫困县737个,覆盖全国贫困县总数的88.6%。

由商务部指导,29家电子商务及相关服务企业成立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帮扶对象覆盖全国351个贫困县。

跨境电商再上新台阶。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1347亿元,同比增长50%。

(四)实体转型步伐加快

2018 年,我国实体零售企业继续推进转型升级,以顾客为中心提升运营体验,加强经营模式创新,扩大智慧零售应用场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其中,随着社区生活服务业态集聚式发展,便利店、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加快。商务部零售业典型统计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便利店、超市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3%、4.3%,增速比上年分别加快1.0和0.5个百分点。专卖店、专业店、大型超市、百货店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7%、5.0%、3.8%和 1.9%。

连锁规模持续扩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为2.4万亿元,同比增长7.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连锁百强企业门店总数13.8万个,同比增长16.0%。

其中连锁百强企业线上销售业务同比增长55.5%,增速比全国线上商品零售高出一倍以上。2018年,我国特许百强企业销售规模约4300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门店总数17.7万个,同比增长15.1%,增幅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有19家特许百强企业在海外发展加盟业务,“一带一路”为特许百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便利店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限额以上便利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1.5%,增速比实体零售平均增速高6.9个百分点;商务部重点监测便利店销售额增长7.9%,增速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显示,2018年连锁百强企业中,便利店业态销售额平均增长21.1%,门店总数增长18%,增速分别比整体高13.4和8.9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在零售业态中保持最快水平。

从发展潜力看,2018年便利店企业发展指数为65.0,营商环境指数54.0,市场竞争指数80.6,人才储备指数54.4,均高于荣枯线。

在商品结构上重视引入鲜食类商品,开展线上业务及送货到家等品质运营,成为推动门店销售额增长的积极因素。

百货行业继续回暖。中国百货商业协会调查显示,2018年90家样本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4.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4%,经营面积同比增长2.1%,费用总额同比下降3.7%,从业人员减少3.1%。

其中,多业态融合发展成为趋势,样本企业涉足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的比例分别为73%、49.6%和32.1%;

科技创新成为重要抓手,应用科技样本企业中,87.9%铺设无线网络,46.2%设有自助收费系统,37.9%设有产品二维码,31.9%设有Beacon信标做客流分析。

百货龙头正在成为多业态聚合的载体平台,数字化应用进一步拉近企业与消费者间的距离。

购物中心增势良好。购物中心依托丰富多彩的购物主题场景,整合零售、餐饮、服务等多种经营功能于一体,已成为实体零售企业销售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据联商网&搜铺网数据,2018年我国新开购物中心(单体商业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533家,同比增长6%,新增商业建筑面积近4811.4万方,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华中地区。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购物中心销售额同比增长6%,比重点零售企业平均增速高1.7个百分点。据地方商务部门监测,2018年河北、天津购物中心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2.4%、19.3%。

(五)升级商品增速较快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增速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通讯器材和家用电器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6%、7.1%和8.9%,增速比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平均增速分别高3.9、1.4和3.2个百分点。

从商品结构看,得益于国内市场供给稳定增长、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等因素,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占比持续提高。

据海关统计,2018年我国消费品进口额同比增长10.9%,其中化妆品和水海产品进口分别增长65.8%和39.9%。2018年我国汽车新车消费总量位列全球第一,城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从2013年的21.5辆提升到40辆,按可比口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汽车类商品中代表升级方向的运动型和新能源汽车销售比重有所提高。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

乘用车联席会数据,2018年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量增速比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增速高0.2个百分点,SUV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42.2%,占比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百万辆大关,增速超过80%,高于2017年增速;新能源乘用车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4.4%,占比较上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

(六)社会贡献继续增强

零售业规模扩大,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带动就业市场稳步增长,从业人员工资继续增加,税收贡献不断增强。

据测算,2018年零售业经营单位从业人数6113.7万人,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85家沪深上市零售企业员工总数81.4万人,比上年增长2%。

大中型零售企业工资性支出增加,工资总额同比增长5.1%。据财政部统计,全国零售业税收收入增长11.6%,增速快于全部行业平均水平。

零售行业发展问题

(一)经营成本持续攀升

当前,零售行业依然普遍面临经营成本持续上升的客观现状。商务部针对重点流通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67.1%的企业表示经营成本上升,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融资成本高企是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

2018年,85 家沪深上市零售企业中有30家管理费用涨幅超过两位数,其中海王生物、永辉超市、周大生涨幅高达76.9%、68.8%和66.5%。据机构监测,一线城市商铺平均租金上涨幅度超过40%。

此外,转型升级所需进行的硬件改造与技术应用带来新的成本上升,一些零售企业基础配套及商业设施老化陈旧,存在较高的改造成本和技术难度;

客流采集、数据分析、营销引流等前沿技术更迭快速,企业面临创新研发和技术投入成本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技术迭代更新所带来的风险。

(二)发展布局亟待优化

受地理位置等原因影响,一些传统商业实体位于老旧街区,或其本身即是历史保护建筑,设施旧,体量大,无法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部分建筑只能修旧如旧,使企业多种经营受限,获客 能力下降。

老旧街区道路狭窄商铺林立,交通拥挤行驶不畅,消费者进出不便。部分街区经现代化改造后别具一格,但无法与商业综合体联动进行有效的品牌及社会公益活动展示。

同时,停车难在近年来成为直接影响零售企业经济效益的大难题,很多传统商业实体由于历史原因均无自有停车场,且周边区域也无法提供26大规模停车区域,顾客停车难使零售企业流失大量客源。

(三)创新基础仍待夯实

百货类商品经营中传统的经销代理模式仍然占有较大比例,中间环节过多导致终端渠道商品价格偏高,与电商平台相比明显不具价格优势。

零售各业态对自营及其他创新融合项目的开发还处于早期阶段,既需要主观的努力尝试,如资金投入、买手队伍的培养、激励与试错机制的建立,也需要客观环境的支持,如供应链的成熟、社会诚信机制的完善等,都需要较长时间实现。

“互联网+”给零售带来的优化与集成的同时,虚假广告、虚假交易、虚假承诺等互联网诚信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尽管社会探索并初步建立了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但也存在着信用企业信用管理落后、第三方信用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仍需要各方积极推进和共同合作。

(四)人才培养急需加强

由于行业性质、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等因素影响,零售行业无论是优秀管理人员、专业人才还是一线销售人员、导购,既进不来也留不住。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同时,大量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从事物流、零售行业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少,人才极度稀缺。部分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缓解招工困难,更多采用第三方补充形式招工,但稳定性很差。很多企业现有员工年龄结构偏大,对新经营理念接受反应慢,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传统零售业的现状分析,盘点2020年传统零售行业现状和变革方向分析  第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