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研究院)

【编者按】

南京是全国的科教重地,53所高等院校云集于此,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

无论身在何方,“南京校友”这个共同的身份总能把他们汇聚在一起。因为,他们的青春曾交汇于一座城,他们有着共同的“第二故乡”。

广大校友们是南京“行走世界”的名片,也是驱动南京发展革新的浩浩力量。2018年伊始,南京踏上了建设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宏阔征途。应和南京的召唤,越来越多的校友将资金、智力、项目带到南京,尽己所长助力这座古城的奋起。

荔枝网、我苏网、荔枝新闻、我苏客户端即日起推出“金陵芳华”栏目,与您分享校友们无法割舍的金陵情结,以及他们在南京的创新创业故事。

视频加载中...

荔枝新闻专稿(记者/桂丹 摄像/黄磊 赵著彬)作为中德科技创新中心的创始人,唐志红不是想象中的职场女强人形象。一袭酒红色连衣裙,精致的配饰,长发飘飘,笑起来很温婉。然而,柔和的外表下,你目光所不能及的是,她成家立业后毅然辞职去留学的果敢、把一个个科创项目引入南京的大局观以及超强的执行力。外柔内刚,或许是对她最好的形容。

南大的学习经历 成就她在德国创业

提起唐志红现在的身份,免不了谈及她1995年的一次经历。当时,她还是南京大学国际商务英语系的大二在读生。恰逢德国巴斯夫公司和扬子石化首次会谈合作,唐志红成为巴斯夫公司一名高管夫人在南京的陪同翻译志愿者。此后,两人一直保持着友好的邮件往来关系。

2000年,在对方的盛情邀请下,已经工作3年的唐志红和丈夫张旻一起放弃了江苏省供销社的稳定工作,申请前往德国留学。两人都拿到了杜伊斯堡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就读应用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张旻进入德国林德公司工作,唐志红也跟着去了慕尼黑,先后生了两个宝宝。

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研究院)  第1张

创业成立商务咨询公司则是2012年的事了。唐志红告诉记者,当时小女儿安娜才几个月大,固定时间上下班的工作不适合照顾家庭。“想法很简单,就想做一件可以自己安排时间的事,当时并没有多么崇大的目标。”唐志红说,当时去德国的人还不多,陆续总有人都通过亲朋好友找到她,希望了解德国的情况,帮忙对接德国的资源。加上唐志红在南大的本科学历有国际商务的基础,成立商务咨询公司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母校南大牵线 公司成为麒麟高新区海外工作站

原本,唐志红的咨询公司更多是在当地帮忙对接资源,做职业教育培训。能够再为家乡南京服务,也是有母校南大的因缘。

五六年前,因为南大科技处的一位旧识介绍,唐志红认识了去慕尼黑寻找合作的南京麒麟高新区招商处处长。“麒麟当时想找一个海外工作站,我也一直很想为家乡做点事,就达成了合作。”唐志红说,此后每年公司都会帮助麒麟高新区引进一些人才和项目,并帮麒麟高新区在德国做宣传,由此牵线搭桥帮园区引进了很多企业。

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研究院)  第2张

随着国内“双创”和“万侨创新”热情高涨,2015年底,唐志红响应国家号召成立中德科技创新中心,并以双中心模式运作,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务。国内的中心顺势设在了位于麒麟高新区的江苏南京“侨梦苑”内。

唐志红告诉记者,中德科技创新中心与众多德国专业协会、大学孵化中心、科技园以及华侨华人社团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慕尼黑中心的团队通过路演活动以及和德国一些创业公司互动,以此来发现一些好的高科技项目。项目引进后,由南京中心的团队来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务。

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研究院)  第3张

“只要一个项目有想进入中国市场的想法,剩下的都是科创中心这边去做,接触国内的政策,告诉他怎么样更好地去做,落地之后,需要的时候还会帮忙去对接资本。”唐志红说。

已引进十多家公司落户 正争取项目为南京AI布局

据了解,南京中心自2016年初成立以来,已经帮助2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麒麟高新区注册落户。

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研究院)  第4张

南京智造兴邦机器人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当时,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博士薛智兴带着他的“智能机器人三维质量检测系统”找到唐志红。经过中德科技创新中心的“牵线”,薛智兴带着项目参加了2017年度南京留学人员创业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随后薛智兴在南京中心的帮助下创办公司,于去年落户麒麟高新区。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三维传感器以及人机协作机器人控制软件,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和大脑。目前该公司虽然还在人员筹备之中,但已经接到了首笔订单。

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研究院)  第5张

唐志红透露,目前她正在为南京争取比利时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项目。据她介绍,这是一个群体机器人的项目,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学科。“我希望借南京市委一号文件的政策支持,把这个项目对接落地,和南大深度合作。南大的软件、计算机系都很好,但没有真正工业化运用起来。我希望通过这个学院为南大做一个学院交叉学科,培养一批人工智能群体机器人方面的研发人员,并以这个人工智能研究院为标志,吸引这个领域的一些企业集聚到南京来,形成一个闭合的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唐志红说,这是她现阶段最想为南京做好的一件事。

建议南京做好企业行业分割 形成产业链集聚效应

南京目前正在进行创新名城建设,并于2018年初出台了若干措施政策。唐志红告诉记者,一号文和配套的45个文件她都认真看了。300多页看下来,唐志红觉得很多政策都非常吸引人。“怎么与市委一号文结合,更好地把一些项目和人才都引进到南京来,是我们想一步一步去做的。”唐志红说,与此同时,她也建议南京可以画一个同心圆,使所有的项目和人才往这个同心圆里去汇聚。

唐志红告诉记者,中国一些城市去慕尼黑招商时,都千篇一律地宣称城市有多大、可以提供多少办公用房。而德国企业更看重的是:“这个城市是否有我的上下游企业”、“我过去了能不能拿到项目”。

南京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研究院)  第6张

在长期帮南京对接国外企业时,她认为南京普遍吸引外企的是高校人才优势。她建议可以建立一个人才资源信息库。这样企业过来,很快就可以招到想要的人才。

另外,她还建议南京能把所有企业盘点一遍,做行业分割。“德国纽伦堡的医谷就聚集了几百家生物医药企业,里面的创新中心为所有生物医药企业去服务。一些小的企业可能承载不了大项目,但大家可以分工合作,因为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了封闭的产业链。”唐志红说,现阶段大部分项目在南京落户,基本是看哪个区的政策更具诱惑,没有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唐志红告诉记者,她成立中德科技创新中心的初衷,正是为了把科创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一个个放进南京这座城市里,希望慢慢形成集聚效应,形成别的城市所不具备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