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如何度过更年期综合症_如何度过更年期综合症焦虑症

第1页 :基本信息

如何度过更年期综合症_如何度过更年期综合症焦虑症  第1张

书名:美味才能养生

作者:武国忠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美味是人类漫长进化过程中与食物形成的默契。只有美味才能滋养我们的身体和精神。美味带给我们的最初冲动打开了通向健康的第一道秘门。几乎所有的美味都来自我们日常饭桌。

食物是最好的药。

阐释药食同源的博大精深。

这样吃如何度过更年期综合症,吃出长寿如何度过更年期综合症,快乐养生。

小麦、大米、肉类、素菜,甚至是调料,每日食用,却有被人忽视的妙用;我们如今的很多病症是源于瞎吃,我们应该遵循老祖宗用生命遴选出来的饮食清单。

万物生长有时,智者顺时而取。让食物吃饱饭——充分吸收天地精华与养分,让食物颐养天年——瓜熟蒂落自然熟透,这样才能吃出健康。

一碗美味的汤可以由添加剂勾兑而成,也可用心与时间精制。以形补形、物尽其用、完整享用食物,平凡食材也可以做成舌尖上的美味,平凡食材中才见神奇功效。

8种中国菜烹调方式,45种日常普通食材,100种武氏私房菜,看养生大师平日怎样吃饭。

跟着中医学做菜,阐释药食同源的博大精深,向日常食物讨要生命力的奥秘以及养生治病的玄机。

作者简介:

武国忠

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健康生活》养生嘉宾。湖南卫视《百科全说》、山东卫视《养生》、北京电视台《悦读会》等节目特聘中医养生专家。

健康类畅销书作家,著有《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人体自有大药》《活到天年》《人体通补手册》等。现任职北京谦之堂医馆名医工作室首席专家、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传统医药研究中心主任。

第一章 中国人应该这样吃

第一节 吃什么——大自然教给人类的饮食法则

“吃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每天至少都要问自己3遍,答案因人因时而异。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顿饭“吃什么”是最不愿意想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三个字对我来说,意味着“有没有”“够不够”;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吃什么”更多考虑的是营养不营养、可口不可口、会不会吃多了。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现在我们吃得一定比过去好?

答案却是:未见得。

作为世界上最会吃的民族,我们正在遗失自己独有的最高级饮食智慧。

老祖宗用生命遴选出的饮食清单

最家常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主食的辅助、补益和补充。

那这些食物是什么呢?

我们仔细看会发现,这些食物至今依然活跃在我们的餐桌上,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这说明什么呢?在优胜劣汰的历史长河中,这是老祖宗用味蕾本能和生命为我们遴选出的最安全、最美味、最滋补的食物清单。如果这些食物生命力不够旺盛、不能够提供充足的能量营养、无法满足口舌之欲,就无法成为这么家常的存在。饮食上一味求新求怪,恰恰是现在很多怪病出现的根源。

第2页 :第一章 中国人应该这样吃

大自然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

万物生长有时,智者顺时而取。

《黄帝内经》中讲:青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也提到四季养生法则: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我们来看大自然的五色,恰恰每个季节食物的颜色区分很鲜明,一一对应着人体的生长收藏:春天绿叶菜格外多,“正月葱,二月韭”,香椿满枝头;夏天红色的水果尤其多见,“天然白虎汤”西瓜清凉养心;秋天一到,花生、百合都出现了;到了冬天,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一应俱全。

在没有农药、化肥、催熟剂的时代,人们靠天吃饭,饮食有节。这个节,既指顺应时节,也是说懂得节制。作为大自然食物链上的一环,人要让自己尽可能更强壮、生活得更久,就应该对能量的唯一来源食物和滋养食物的天地有所敬畏。这种敬畏表现在:让食物吃饱饭——充分吸收天地精华与养分,让食物颐养天年——瓜熟蒂落自然熟透。

很多人和我一样,能记得小时候吃过的西红柿的味道。那时候的西红柿一掰开,粉红色的沙瓤上挂满汁水,咬一口酸酸甜甜到心尖。这种味道,是只有时节才能赋予的,也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完整享用食物,才不负天公造物用心良苦

“物尽其用”在很多人看来是中国人勤俭的表现,其实也是一种独到的生活智慧。

在中国古人看来,天地造物,总是脱离不了五行运化、阴阳平衡的原则,大到宇宙万物,小到一颗种子,都体现了大自然造物时制约和平衡的法则。因此,深谙此道的中国古人,最善于全面地观察与采纳食物,讲究整食,从而完整吸收食物的全部营养,不为其枝末的偏性所伤。

例如西瓜,外皮是绿色的,属木,入肝;内皮为白色,属金,入肺;瓜瓤为红色,属火,入心;籽黑,属水,入肾;而圆圆的形状,再加上性味甘甜则属土。小小一颗西瓜,就这样完美地诠释了五行之数。

翻开古人的医书以及食谱,我们又会发现,西瓜汁又被称为“天然白虎汤”,去心火,解渴生津,正是夏季天赐的甘露饮,外感暑热而发烧、多汗时,饮用几杯西瓜汤汁,可使人神清气爽,浮躁顿失,情绪平静;西瓜皮的绿白色相间部分称“西瓜翠衣”,可治疗水肿、烫伤、胃炎等症;西瓜籽仁有降血压、清肺润肠等作用。每一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最大程度去除了食物自身的偏性,让食物能够平和温润我们。

再例如作为中国人主食来源之一的麦粒。一颗小小的麦粒,麦壳部分金黄、坚硬,为保护麦心不受破坏而主“收敛”,略偏寒性;麦心部分雪白、略坚固,主“生发”,性质偏温,在阳光、水分等外部条件适宜时,破壳而出。一粒麦种没有麦壳的保护,麦籽就没有机会长到成熟;没有麦籽的生发力量,麦壳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二者如此相辅相成蕴藏着无限生机。

在今天的中国农村,人们磨麦子,还会讲究“头遍面”“二遍面”“三遍面”,区分麦麸麦心的配比,岁数大了的人更讲究要吃麦麸存比多的面粉,以助于消化。而城里人吃惯的却是精米白面,也就是只吃麦心磨出来的精粉,这样吸收了麦心的“生发之气”,而丢掉了麦麸“收敛之气”,平衡被打乱,糖尿病、高血压等富贵病就会伴随着这样的饮食习惯随之而来了。这就像是普通人家的日子,和睦源于福难同当,咽得下麦麸,也吃得进精米白面。所以,最佳的主食不一定是天天的精米白面,粗粮细粮混合搭配的食用法则对我们的身体会更加有益。如此则圆满和谐,和谐往往源于平衡,健康亦应如此。

第二节 怎么吃——取法天然,日用而不知

吃饭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正因为平常,人们很少去深究,为什么一辈辈中国人走到今天,会留下一些亘古不变的饮食习俗:为什么我们以米面为主食?夏天为什么喝绿豆汤?南方人为什么以米饭青菜为主?小麦为什么磨成粉之后要蒸成馒头做主食?西红柿为什么就要配着鸡蛋炒?生病之人为什么喝粥?为什么有些食物我们常常炸着吃?为什么有些食物凉拌起来味道才好?……

这些流传至今的饮食习惯中蕴藏的道理,在《易经》里面有一句箴言道破真谛,“百姓日用而不知”。

搭配烹饪的诀窍:让性味达到平和

清代名医叶天士先生有一句传世名言,“胃以喜为补”。他曾治一已病入膏肓的病人,先生阅前医治法,遍选补药,丝毫不见奏功,反饮食不思,病势日趋沉重。他诊得脉后对病家道:“求医无益,食物自适,胃以喜为补,若不明胃喜知味,实难拟法,暂不投药。”嘱日以湘莲、芡实、香糯、南枣、百合、燕窝、鸽蛋煮粥服之,病人竟日好一日,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

第3页 :

一道食物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味,往往是因为它对食用的人来说,没有偏性,足够平和,而我们的味蕾以没有偏性的食物以美味。这里所说的没有偏性,既是指前文说到的“整食”,更是指如何通过烹饪方法去除偏性,让食物的味道更平和。

中国是最早用到“水火既济”烹饪方式的国家,也就是通过煎炸烹炒蒸等方式,去掉食物的寒凉之性;中国人也是最讲究食物搭配的民族,流传至今的很多经典饮食搭配,其实宗旨也无外乎追求食物性味的和合,以成就舒适的口感。

例如小麦面粉的性味是味甘微寒,品尝生面粉时,口感会有些酸涩。而做成面食之后,反而香甜,这就是因为加热过程中消除了那一点凉的偏性,而炸油条就更加极致,用油炸的方式矫枉过正,口感香酥,味美可口,但不宜多吃。

再例如大米。我们都知道水稻生于水中,大米天性湿气比较重,吃得过多,容易出现脚气等疾病,因而聪明的古代人创造了酥脆的“锅巴”,化积食,以这种方式去除湿气,口感香酥。同一种食物用不同的烹饪方式化解偏性,这不能不说是智慧了。

再例如鸭子。鸭子水中游,寒性很强。我们仔细想想会发现,北京百年老店全聚德是以烤鸭著称,而南京老字号桂花坊招牌是盐水鸭。前者香酥可口,入口回甘,尤其是宫廷吃法鸭皮蘸白糖,入口即化;后者嫩香四溢,回味无穷,吃了一次还想第二次。看上去南北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做法,都很好吃,为什么呢?俨然是都去除了鸭肉的寒凉之性。只不过全聚德用的是烤,以火力化解寒性;而桂花坊用的是盐,一点小小的盐,就以热力驱逐了偏性。二者殊途同归,流芳百世。

中国文化强调“中庸”,中华饮食也一脉相承,青睐中庸的平和之物,对待不同的食材,中国人善用烹饪手法的料理,改变食材的性味,求得中和。所以,不要轻易去改变抛弃烹饪技法,因为这些传承下来的技法和搭配背后,是我们基因里已经写好的养生密码。

良方不必苦口,食物可以做成最好的药

中医讲求“药食同源”,常常能用最简单的食物来获得最大的药效,知道了如何烹饪这些日常食物,就能够把药房开在自家厨房里。

例如在我们的饮食观里,“天生万物,独厚五谷”。五谷是指果实的种子、豆类、坚果等,而这些往往是能量聚集和生命繁殖的源头,代表了最精华养分的汇聚。所以,当身体出现异样或不适,日常的饮食就显得太过温和,此时打破平衡才能使身体回到最佳状态,而打破平衡最好的方式则是取食物之精华。如小米粥油,是整个小米粥的精华,有非常好的滋阴功效,能非常好地止泻,还可以很好地治疗消化不良。

再比如,我们常说的一句“水土不服,豆腐开路”。古人云:“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谷都是养人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甚至有副作用。豆子是调和各种食物的,而豆腐乃是豆子的精华凝结而成的,所以更是调和各种食物的佳品。再加上豆腐质地柔软的,对肠胃没有刺激性,易于吸收,所以,别的食物吃下去都可能伤害脾胃,唯独豆腐不会。各地有各地的豆腐,是用当地土生的豆子和当地的水做成的,吃下去,一方面可以调和当地的饮食;另一方面,也正好可以使肠胃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逐渐适应这个地方的水土。

再比如,中医千百年来总结出“以形补形”的独特观点。对于这一观点,虽然古代医学专著中并没有专门的理论解释,但我认为这是可信的。因为人和动物的五脏六腑几乎有着相同的组织结构,在动物与大自然的能量交换当中,器官都会对某些营养素有着特别的亲和力,足够的营养保证了器官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动物五脏六腑所存的营养可以供人转借吸收。

事实上,这种“以形补形”的效果确实是存在的,我在临床中也使用广泛,收获了很好的效果。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位50多岁的中年女性,因为胃痛前来看诊。一聊发现,原来是她的儿子高考发挥失常,一股火导致她一周没有吃下饭,自此留下了胃痛的毛病,一上火就胃胀。我给她开了以猪肚为主要食材的食疗方法,她当时听完说,这倒是和家里做猪肚汤没什么区别,半信半疑地回去试试。过了一个多月和我说,胃痛好多了。后来我们见过几次,都没有听她再说起胃痛的事情。

在我看来,万物都有规律,“以形补形”的实质就是,因人体某些器官缺乏某些元素导致不适时,通过食用动物类食物相应的器官来补充所缺的元素,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如果日常发现身体不适时,采用这样的方式及时调养,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要因人制宜,在认识自己体质的基础之上,合理采纳食物。对热性体质的人来说,绿豆汤可清其体内热邪,堪称一杯“甘露饮”;但对寒性体质的人来说,喝绿豆汤就等于让他吃“砒霜”了,这类人不但不能享用其好处,反而会耗散阳气,增加身体的各种不适,甚至引发诸如腹泻、关节酸痛等症状。食用时注意了辩证法,才能成为一剂不苦口的良药。

总之,在饮食上“循规蹈矩”是非常值得的。每一种食物的制作方法,都有我们日用而不知的深意在,我在后文中会帮助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用心对待每一餐,才会有滋有味

我老母亲在世的时候,一有空我就爱往母亲家去,家里也没什么好菜,不过是日常的一日三餐。老人家有一拿手的家常饭也是我的最爱——打卤面,她做的打卤面,一定是亲手擀出来的手擀面,卤要配上黄花木耳,肉丁要肥瘦相间,打好卤后,最后舀上一铁勺的花椒油往卤上一浇,扑鼻的香味立刻就出来了,真的是让人垂涎欲滴!面盛好后浇上卤就着自家地里的小萝卜、黄瓜,来一头大蒜,甭提多香了,呼噜呼噜一碗吃下去,胃暖和了,心也暖和,出透了汗,每个毛孔都透着舒服。老母亲做饭极认真,从不凑合,做多少次,那碗打卤面都是同一个味道。但对我们的要求就是一点:不能剩!老人家非常惜福,不允许我们浪费一粒的粮食,母亲过世后,我就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打卤面。想一想,应该不是我做的打卤面不地道,而是少了一种亲情,少了一种回味。

要问这碗面怎么做,每一种食材的分量都是“适量”。别小看“适量”这两个字,考验的全是主厨的耐心和细心,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那个味道。而用心做,一定要用心吃,才配得上。

在中国,烹制食物、享用美食都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过程,正所谓“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一碗美味的汤可以由添加剂勾兑而成,也可用心与时间精制。而咸鸭蛋这样一道味道霸道百搭主食的小菜,是30天阳光、空气、水和风一同滋养的美食,没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爱心,真是做不到、做不成,也做不好。

我做医生这么多年,见过各式各样的病人,同样开药,不同的人效果不同。但往往是信念坚定的患者效果会更好,说俗了叫“信则灵”,说雅了,也就是心理信念很重要。万物有灵,你用心地对待、敬畏食物,食物这味大药就会发挥你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4页 :第二章 主食的故事

第二章 主食的故事

浮小麦,更年期的常备保护伞

中国古人认为女子的生理期以“七”为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到:“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意思是说女性从第二个“七”开始经历月经初潮。二七至五七之间,女性迎来了自己最美的年华。35岁开始,阳明气衰,面色发黄,头发逐渐失去光泽,开始逐步走向衰老。

与此同时,月经量开始越来越少,继而有了闭经、绝经的现象。有些女性脸上开始出现黄褐斑,同时伴有烦燥、易怒、不安、盗汗、潮热等现象,也就是现代医学里称为“更年期”的症状。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出现燥热、盗汗等生理现象,是女性身体机能适应闭经的过渡性表现。

古人称:“汗血同源。”女性经历将近40年的月经突然消失,身体调节适应过程中忽然出一身大汗非常正常。我在临床中发现,也有很多人因为闭经后并没有出现上述症状而来问诊,真让我有点哭笑不得。月经初潮不是病,闭经也不是病,如果没有任何上述症状,也无须大惊小怪,这本来就是正常功能的变化,不是一种病理现象。

女性和男性不同,月经从某种意义上是生理状况的衡量指标,到了50岁左右一闭经,体能衰减,不再具备生育能力,不再有美好的容貌,内心会产生失落,造成潜意识里的恐慌。相对生理上的改变,心理问题是更大隐患。

不过,对部分女性而言,的确存在让人不舒服的更年期的系列症状。对此,小麦可算得上是一味良方,不过其成分特殊,需要具有药用价值的浮小麦。

浮小麦是什么呢?每年在农民留取麦种时,都会将留下的麦种拿簸箕抖一抖,进行一番筛选。这样一来,颗粒饱满的小麦会沉在底下,而体积小而轻、里面稍微有点儿发空的麦子,随风一扬,就飘到地上了,这样可以确保留下的每一颗麦种都能结出沉甸甸的麦穗。但勤俭智慧的中国古人并没有就此把淘汰的麦种扔掉,他们尝试着将不饱满的麦子倒在水缸里面洗净,捞出来晒干,作为药用,做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浮小麦。浮小麦在水中向上浮,果实内的阴津缺少,留下更多的是有极强固摄能力的外衣。中医学正是运用它的这种固摄作用,来治疗汗出不止。

浮小麦具有很好的养心、除烦、去湿热、止汗等功效,中医中将它和大枣、甘草配伍做成的甘麦大枣汤来治疗脏燥症。浮小麦性甘咸,味凉,清虚热,可入心,对女性脏燥、精神不安、悲伤欲哭、失眠多梦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能消烦止渴;甘草甘甜入脾,温中、补气、调和百味;而大枣具有补气的功效,可以增强脾胃之气;再加上浮小麦可以降低燥热,起到一个收敛的作用。制作方法也很简单。

甘枣大麦汤

用浮小麦100克左右、大枣15枚、炙甘草10克,洗净,熬成水饮用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大枣一定要掰开用。这里要说明一点,咱们现在日常吃的大枣跟我们临床用的不一样。临床上用的大枣,实际上是乌枣,具有很好的补气养血的功效。做好了味道甘甜,没有任何异味,非常好喝。用乌枣熬制的甘麦大枣汤可以当饮料,比一些营养口服液、凉茶都好喝,且对人体非常有益。

不仅如此,养心的浮小麦还可以单独做成一道特别适合职场新人的代茶饮。有的人一说话就脸红,手心出汗,哆嗦,现代医学认为是人的心情导致,但是按照传统医学,这就是因为人的心气不足,因为当心气得到充足滋养以后,人的紧张和疲劳会得到充分缓解,这时食用浮小麦再适合不过了。很多人刚刚进入职场,就很容易出现上述症状,千万别急,就用60克浮小麦,用热水泡开,带着上班,代茶饮,能给你充足的“底气”和能量。

浮小麦茶

浮小麦60克泡水喝。

在外用方面,我们还可以把浮小麦烧成灰,取适量大家平时吃的香油调和,治疗一些疮疡、湿疹、烫伤都非常有效。在过去有很多烧伤、烫伤的药物介质里面,都含有香油,它本身性凉,抹上以后会很舒服。

第5页 :

面食为什么要吃熟的?

作为五谷中营养价值最高的谷物,小麦的性味颇受争议。有些人认为它味甘性平,有些人则认为它性味偏寒。我认为,从药用价值来说,如果说它性偏寒,那么长期吃小麦,身体会发冷,对人的神志、情志有害无益,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居住在寒冷北方的居民,长期以小麦为食。实际上以我在临床上的观察,小麦的性味,具体可分为麦麸有点寒,小麦面甘温,所以小麦综合起来最起码是偏平的,只是稍微带一点点寒。

就拿以面食为主的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河北等地来说吧,相对来讲大多数当地人都身高体壮。如果小麦性味偏寒,能量相对较弱,那么以面为主食的当地人不会整体上呈现这样的体格。

中国古人非常智慧,为了去掉小麦这一点点凉的性味,凡是吃面食,一定要先把它做熟。煮也好,炒也罢,就要经过这一番熏蒸烹炸,去除小麦本身的一点凉性。就拿我们大多数人喜欢吃的炸油条来说,这种做法的饮食智慧不是因为面拿油炸一遍才好吃,而是通过热油这类物质的传导把小麦的寒性去掉,让它变得甘淡平和,有益于身体健康。

可能有人觉得我这样说,过于偏重养生层面了。那我们来想一下,为什么中国人一直说“民以食为天”?其实正是因为生存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口舌之欲。也正是因此,中国古人从来不推崇食用味道过于厚重的食物跟药物,在中医和饮食当中更多是适合绝大多数人的平和之物,一般不会出现特别咸、特别酸等具有偏性的食物。

不起眼的丑锅巴,了不起的燃脂能手

米虽然是五谷之首,但有唯一的一个弱点——湿气比较重,主要原因在于米是由水稻转化、生产出来的,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来滋养它,由此导致富含大量湿气。

过去我在访道途中,听到一些老前辈讲“我们现在天天吃的都是生米”。这个“生米”不是说米没熟,而是说煮的米饭水气很重,水湿没有去掉。那在老前辈们看来,米应该怎么吃才能去掉湿气呢?

吃锅巴。

在道教医学当中,有一个“米降丹”,就是把大米当中的水气完全清掉的做法,其实也就是现在说的锅巴。但这个锅巴不是现在外面卖的零食锅巴,那大多是油炸的,本身就腻,非常不健康。

真正的大米锅巴,实际上就是每次煮饭时锅底下那个“锅嘎巴”,很香。包括现在人们在饭馆吃饭会吃到的“三鲜锅巴”,也是这一类。要记住,锅巴一定要用火焙出来才好吃,烤出焦香才能真正起到“米降丹”的作用。中医的理论认为,“脾喜燥恶湿”意思是,脾喜欢干燥,不喜欢潮湿,长期吃米饭的人肚子容易大,也会造成身体臃肿肥胖,营养过剩,其实就是水湿过剩的一种表现。而“焦香者入脾”,针对这一类人,锅巴恰好就有很好的健脾养胃功效。

按照现代科学的研究,米里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但长期吃精白米,容易缺乏维生素B1造成脚气。脚气的来源,按照中医来讲,也是湿气过重的缘故,或减少食用大米的量,或多吃上一段时间的锅巴,即可缓解。

把炒黄了的米继续炒,就炒焦了。炒焦的米,比黄色的米粉具有更加显著的消食功效。民间有一个单方,叫做“开胃汤”,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饮食偏少、消化不良有奇效。

开胃汤

用一两白米,放在锅内炒焦,再加进去凉水,煮开后,连汤带米服下。

开胃汤是酱油色的,用西医的说法就是,米在高温下炒成了炭,炭颗粒悬浮在水里,人喝下去后可以吸附肠胃里的油腻、污浊,助其排出体外,从而清洁肠胃。这是解释得通的,只不过还是比较浅,炒焦的米,除了清洁肠胃外,还能暖胃、健脾、利湿,正是这么多功效同时起作用,这个单方才有如此明显的效果。

还得说到我在皖西南山区朋友家吃饭的经历。他家用“煮、滤、蒸”三大步骤做出来的米饭,最后在锅底都会留下一层烧焦的锅巴。等锅里的米饭盛完后,我看到朋友的母亲把米汤倒进锅里,和着这些锅巴一搅和,于是,一锅黄中发焦的锅巴粥就做成了,散发着浓浓的香气。吃完饭,再喝一碗锅巴粥,油腻顿消。我再一次为之叫绝:烧煳的锅巴,发黄甚至发黑,正好可以健脾开胃,米汤有滋润肠胃的功效,两者配在一起,做成粥,饭后喝上一碗,不正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吗?这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开胃汤吗?这种看似原始的饮食方式真是妙合养生大道啊。我在那位朋友家里住了十几天,离开的时候,我并没有长胖,反倒略微瘦了一些,但是,精神和胃口都比以前更好了,这无疑与这里的环境和饮食有关,尤其是饮食,这是我见过的最自然、最科学、最健康的饮食方式。

吃饭有何作用?对我们成年人来说,吃饭不是为了增加体重,而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精神和体力,这就需要吃下去的东西能够迅速消化,转化成能量,不要在体内造成堆积。但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人们,运动较少,饮食结构和习惯都不合理,结果造成饮食消化不充分、脾胃压力大、能量物质和水湿在体内堆积等情况。

于是,肥胖成为人们最大的烦恼,爱美的女士为了瘦身,不惜尝试各种手段:减肥药、疯狂节食,甚至进行局部抽脂。更可怕的是,伴随着肥胖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血脂高、动脉硬化等。但是,我们每天吃饭的时候,如果偶尔发现电饭锅底稍微烧煳了一点,就马上警惕起来,总觉得那些烧煳了的饭里有什么致癌物质,不能吃。这么一来,我们就扔掉了解决我们切身问题的好药!因为焦黄的锅巴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是消除体内脂肪的能手,我们将其逐出门外,太可惜啦。

有人一定会说,你就直接把简单的“开胃汤”的具体做法告诉我们吧。我告诉您,道理和方法其实我都说了,剩下的就需要您动脑筋想一想啦。“自己做的饭最香”,这句老话其实更适合于养生保健。

新小米坐月子

小米性味甘咸、偏凉但不寒,我认为最起码应该是平性,因为如果胃寒的人吃了寒性的小米,可能会出问题,而且一直给产妇坐月子吃的小米粥如果是寒性的东西,哪有那么大的补益作用,所以证明最起码小米它不寒。在归经上专门入肾,兼入脾胃。忌与杏仁同食,因杏仁有宣散肺气的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一起用会增加腹泻,使人又吐又泻,便去掉了小米补益的作用。在食疗方面,它的食用价值跟药用价值都很高,有很好的健脾合胃、补益虚损、合中益气、除热解毒的功效。

在过去,女人生完小孩以后吃的就是红糖红枣小米粥。而且还是家里有条件的才加个红枣,弄个鸡蛋,没条件的就是小米粥。生过孩子的女性都知道,在生产的过程中,要用力通过吸气、腹压把孩子推出去。如果平时身体调养得比较好,那么生孩子就不会是太痛苦的一件事。而且伴随着生产的一瞬间,一个女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快感,从巨大的疼痛当中一下子得到释放,全身心都放松下来了。在挤压推送的过程中,要使出全身的力气,伴随着血液往外走,汗也出来了。

一般的产妇都要出很多汗,难产的汗出得更多,生孩子是伤津的,所以大部分产妇在生完孩子以后身体都很虚弱。中国人认为女性在生完小孩以后,骨缝、腠理,都处在一种虚张的状态,骨缝不容易闭合,会造成人体整体的气虚。这个时候,因为小米有很好的开肠胃、补虚损的功效,又专入肾经,能暖丹田,丹田在哪?就是我们的小腹,所以它能够让小腹变得温热一些,尤其在产后气血亏损、体质虚弱、饮食欠佳的时候,产妇不想吃东西,没有胃口,而且奶还少,经常感觉浑身倦怠、乏力,这个时候,你要喂她吃大排骨汤补身体,她根本吃不动,索性荤的东西就不吃了,熬点清淡的红糖小米粥喂产妇喝下去,一日三餐都可以食用,慢慢地,体力就恢复了。

陈小米降血糖

都说当年的新小米熬粥最好喝,所以小米放久了、变陈了以后许多人都不爱吃了,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陈小米其实有一个作用,像有时候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拉肚子,这时候用陈小米熬粥吃是非常管用的。

陈小米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止烦解渴。现在我们一提到糖尿病都不让患者喝粥,怕血糖升高,但如果有些糖尿病患者体内偏热,在糖尿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了心烦、口渴、虚热上行等这些情况时,用点儿陈小米来熬粥,是有很好的补益作用的。有时在辨证明确的情况下,喝上小米粥不但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很多人反而会有血糖逐渐下降的趋势,所以站在中医理论的角度上看待这个问题,不是说喝了小米粥,血糖就会升高到一定高度,高到让你心存畏惧。中医对血糖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是以调理脾胃为主,有时会有上中下三消的不同分型来进行治疗。

在中医看来,血糖高多因血热。五脏虚弱、先天禀赋不足是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所谓禀赋不足,体质虚弱,尤其是脾弱导致人体运化不力。当多种原因导致脾运化精微物质的功能受到损伤时,脾不能充分运送食物精微物质,就会让人血糖升高。

古中医有“三消”之说,所以中医把血糖升高称为消渴症。上消肺阴虚,饮水要适当;中消胃热食偏多,大便硬坚小便赤,吃饭不能多;下消肾热,肾水不足的,就会尿多。

第6页 :

小米粥性温和,可降低血热,裨补脾胃,增强人体禀赋,间接辅助缓解消渴症,使人体血糖平稳。

睡眠神粥:鸡蛋小米粥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个能够促进我们身体增加睡眠的小方法,就是鸡蛋小米粥。

鸡蛋小米粥

将小米先熬粥,待粥熬好后,一定要把粥晾温。不要太热,此时把鸡蛋打碎整体打匀,将打匀的鸡蛋液倒入粥里做成蛋花搅匀即可食用。

鸡蛋小米粥既有很好的养心、安神作用,又有降燥、止烦的功效,对平时有心悸、心慌、气短、失眠的人,都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我们知道,鸡蛋性温平,有益气、养心、安五脏、止惊的功效,这是因为蛋黄含铁量较丰富,铁恰恰能起到镇心平肝的作用。而小米入脾、胃、肾经,五内平和刚可养心养气。所以,如果你平时多有心悸、心慌或失眠,每天早上一碗鸡蛋小米粥下肚,天长日久,心悸失眠的毛病便消遁得无影无踪了。

玉米,抗衰利器

《本草纲目》中记载,玉米味甘,性平,无毒,味甘,本身对脾有滋养作用,色黄性平也入脾,而在人体的归经上,它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有通利肠胃的作用。所以玉米具有益肺凝津、健脾开胃、防癌降胆固醇的功效,也可以降血压,降血脂,利尿利胆。

根据国外的研究资料显示,有很多以玉米为主食的地区,癌症发病率相对比其他一些地区要低。因为玉米中含有丰富的镁、硒等元素,还含有大量的脯氨酸。脯氨酸有很好的健脑、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还可以帮助脑细胞进行呼吸,清除体内的废物。其实就是“长吃老玉米,通便健脾又健脑”。这是一连串的思维,健脾就加强了大脑的思维能力,而且大脑与肠子间的这种迂回之象是很相近的。所以大便通畅了,脾胃功能就强健,人的思维就敏捷。这是中医的一个观点,现在西方医学认为,肠子是人体的腹脑,说来也是同样的道理。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都有一定的预防治疗作用,且因为玉米中含有维生素E,还可以促进人体的细胞分裂、延缓衰老,抗氧化、抗衰老。玉米中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能够帮助人恢复青春,延缓衰老,所以包括玉米油,还有用玉米做的酒,都是非常好的家庭必备,是不可缺少的厨房用品。

作为粗粮,玉米有很好的溶解体内油污的作用。长期吃一些粗粮,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以前去过广西的巴马地区,那边有著名的“巴马长寿村”,我当时以为广西盛产大米,在农村他们肯定都吃大米,结果发现他们的主食以粗粮为主,拿塑料脸盆端出来的一大盆都是玉米粥,那边的人身体看着虽然瘦弱,但是都健康长寿。实际上粗茶淡饭,真的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有帮助。孙真人(孙思邈)有言,“淡食方能补”,饮食要清淡才养生。孙真人能够活过百岁,巴马人能够活过百岁,都跟他们饮食清淡有很大关系。

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课题研究非常好,就是选择70位平均55岁的老人,其中50个男性,20个女性,这些人在接受实验的时候体内胆固醇的含量都比较高,而且住院治疗时间都在两年以上,住院效果非常不理想。

研究人员把玉米经过精磨细研,跟椴粉、胡椒粉、芹菜当作料,用西红柿或者是汤调成食物,实验的时候,前一个半月,每人每天吃20克,后一个半月每人每天吃40克,三个月后再检查,发现70个人血液中的甘油三酯,都有所下降;其中有60个人胆固醇明显降低。

所以说一日三餐,还是要适量地加上一点点的粗粮。德国营养保健协会的一项研究声明,所有的食物当中,玉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最高。它做了一个对比,但结果发现,玉米当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是大米和小麦的五到十倍,对预防心脏病、癌症,都有很大的好处。

玉米须是消肿的灵丹

物尽其用是中国人独特的整体思维方式,比如,在收割玉米后,将还未真正老化的玉米秸秆保存下来,利用青贮技术放在窖里发酵储存,这样可良好地保存玉米杆中蕴含的营养成分,待到冬天用来喂牛。牛吃了这种青贮的玉米秆饲料会生长得非常健壮,同时能够增加它的产奶量,比单纯吃牛饲料,要强得多。老玉米秆的甜味入脾,有增强脾胃运化之功,所以也能增加牛的产奶量。

此外,玉米须也是极好的食材。古人认为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和,入肝胆、肾、膀胱经,有很好的利水降压、沥胆退黄、利尿消肿、治疗肾病的功能。

在临床中,我发现一些患者早晨起来面部浮肿,眼皮也是肿的,有时候还伴随着胆囊、肝区部位的慢性隐痛。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水肿,合理使用玉米须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养颜、减肥轻身的功效。

在过去,玉米须都被当成废物扔掉了,学医以后才知道,原来玉米须还有这么好的用途。在临床上玉米须主要用于像肾炎导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包括糖尿病,甚至高血压,因为肾脏病带来的肢体水肿,包括面部浮肿,还有些快到更年期的女性朋友,往往都会有面部浮肿,这时就用20克的干玉米须煮水代茶饮,即可很好地缓解水肿症状,作为一个民间偏方,可大剂量地服用而无副作用。

玉米须茶

20克的干玉米须煮水代茶饮。

现代医学对玉米须的研究,认为它有利尿、降压、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血中凝血酶、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像肾炎、膀胱炎、胆囊炎、风湿、肥胖,治疗起来效果都还不错。

过去京城有位名中医叫岳美中,他在玉米须使用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岳老先生在临床上,曾经治愈过一名11岁的男孩,男孩患慢性肾炎,治了很多年,迁延不愈。在1973年的时候,到岳老先生这儿来就诊,当时小孩面白无华,脉虚数,舌苔白腻,平时症状显象为胃呆纳少。这个“胃呆纳少”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不想吃饭,吃也吃不了多少,不想吃东西,所以胃的功能就减弱了,动力不足,大便溏软不成形,没有精神。当时做了尿蛋白的检查,有微量的红细胞,遇上感冒或者劳累以后就加重,长期进行中西药的治疗,效果很差。

经岳老先生诊断后发现,男孩主要患有以脾虚为主的慢性肾炎,所以给他先用了一些中成药,用参苓白术散作汤剂,健脾胃。服用两三周后,把他的胃口打开了,男孩食量稍有增加,大便也基本正常,然后岳老先生告诉他一个辅助方法,就是长期服用玉米须,岳老先生交代:先储备干燥的玉米须12公斤,用时一次取玉米须60克,洗净放在锅里煎汤代茶饮,渴了就当饮料喝玉米须煎出来的水,不拘次数。

同时岳老先生告诫他,不要饮其他的饮料,少吃油腻。如果到睡觉的时候,一天的量还没喝完,就不要再喝了,倒掉再添新汤,要坚持,不要让它中断。

这个男孩坚持喝到三个月时做检查观察病情,有些好转。又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慢性肾炎基本痊愈。这个小孩经过岳美中老先生一年多的治疗,在1974年的时候,岳老先生接到小孩父亲的来信,说已经坚持服用玉米须水8个月,并每两周注射胎盘球蛋白一支,现在慢性肾炎已告痊愈,尿检查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食欲食量均好,面色红润,精神旺盛,意志坚持尚可。岳老先生最后嘱咐他:虽然慢性肾炎已痊愈,但平时还是要注意避风寒,防感冒,不要太劳累,以免复发。

岳美中先生给我们提供的临床经验是:玉米须用于15岁以下的患慢性肾炎的儿童,坚持服用6个月以上,辅其他中西药品及针灸,基本可达痊愈。再适当休息一个时期,三个月左右可恢复健康,不会复发。岳老自从使用这个方法,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治疗了许多因家庭贫困没有钱来治疗的小孩,通过服用玉米须,大部分得到了痊愈,他追踪了几年,很多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他认为儿童患慢性肾炎,用玉米须以后的疗效是比较肯定的,若施于成年人,一方面可能是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成年人毒素可能堆积得比较久了,单纯用玉米须则效果不显著,必须综合治疗。

这些都是岳美中老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宝贵临床经验。经过几十年的变迁,现在尤其一些激素、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今天儿童慢性肾炎的病理,可能跟几十年前的这种患肾炎的机理发生了一些差异。所以现在很多肾炎患者,大部分是因为一些临床药物的滥用,尤其是抗生素对肝肾造成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使其成为一种药源性损害,很难治愈。

人体垃圾清道夫:大廗子粥

我们小的时候吃窝窝头,能吃出玉米原滋原味的香甜来,而现在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种感觉了,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当年的玉米面都是由传统玉米磨成的,不像现在的玉米品种经过改良,产生了变化。

经过改良以后的玉米发黏,现代人十分喜欢,但我个人却不主张多吃,因为玉米的这种黏性容易助湿,使人不易消化。我觉得爱吃黏玉米的人还不如去吃用糯米做的年糕,糯米是养胃的。而脾本身就容易燥,怕湿,所以我在此劝诫现在的年轻人,尽量少吃黏玉米。但是对糖尿患者来说长期吃黏玉米却有一个好处,因为糖尿病病人经常感觉饥饿,吃点儿黏性的东西助湿把胃阴滋住,这时人体就不产生饥饿感了。

小时候在农村,大家的日子过得比较穷苦,那时候的玉米面是一毛一分七厘一斤,一般家庭每天的食物都以它为主。那时人们只管填饱肚子,不懂玉米有啥营养,现在想想那时人们虽然穷,可是身体相对来讲都还不错。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玉米是一种天然的、可以清除体内毒素的食物,可以把它比作人体内的清道夫。如果一个人长期血脂高,吃上一段时间玉米,能很好地清理肠道内的油脂。

在东北菜里,用颗粒小的老玉米粒经过简单加工出来的东西熬粥,用东北话讲,叫“大廗子”粥,叫法虽然有些掉“渣”,不过经过熬制出来的粥真的是非常香甜可口的,经常食用有很好的通便作用,使得体内垃圾不积存。常吃玉米排出的大便都是金黄色香蕉形的圆柱体,无味,无臭,软硬适度,不黏腻。现在人拉的“糊糊”,就是因为体内潮湿,油腻过大。从饮食均衡的角度上来说,如果我们今天吃红烧肉,就一定要尽量搭配窝头作为主食,或搭配其他粗粮来吃,这样的搭配使粗粮好吃,肉还不腻,既均衡又健康。

第7页 :第三章 美味的杂粮

第三章 美味的杂粮

红豆鲤鱼汤,利水消肿是灵方

汉代《神农本草经》里有记载:“红豆通小肠、利小便、消肿排脓、消热解毒、治泻痢脚气、止渴解酒、通乳下胎,久服轻身,令人瘦。”“久服轻身”的意思是,经常食用,身体都感觉轻松了。尤其在夏季,红豆汤对于天气闷热导致的水肿有着非常好的食疗功效。

俗语说“谷里加豆,营养赛肉”,说的是谷类和豆类搭配食用可以获得营养的最大化。不仅如此,红豆与多种肉类也是完美的食疗组合,比如鲤鱼,二者均以治疗水肿和利水功效见长,同时进食,便可使疗效加倍。

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红豆与鲤鱼搭配的药膳。正是基于红豆有利水、清热解毒的效用,孙思邈用这道食物来改善孕妇怀孕后期所产生的水肿和脚气。近代也有人在临床上用鲤鱼红豆汤治疗患有肝硬化的病人,多次实践都证明该汤对消肿、除腹水具有很好的疗效。

这道汤的做法并不复杂。

红豆鲤鱼汤

选用重约一到两斤的新鲜鲤鱼一条,除去鳞及内脏;准备三十到五十克红豆,用水煮开,再加入鲤鱼,煮熟即可,无需加油盐醋及其他调料。患者可在每天早晨饭前服用,或与早饭同时服用,一次服完。在喝汤时,红豆可以少吃或者不吃,但汤汁必须趁热喝。热汤有助于排泄体内的水湿,所以才有很好的消肿作用。

陈皮红豆沙,减肥最佳甜品

爱好甜品却担心体重,这是今天绝大多数都市居民尤其上班族的苦恼。但是,有这样一道甜品,不仅味美,还不催胖;不仅不催胖,还轻身减肥——这就是红豆巧搭的神奇之处。

这道甜品名叫陈皮红豆沙。因为确实美味,我个人也时不时地吃它来调理身体。记得我曾连续连吃一个月,体重竟然减轻了十斤,肚子小了一大圈,连中气也觉得足了。现在上班族最苦恼的要属“大肚腩”问题,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一个“贪图美味”的不经意举动,岂不是就此解决了这个大难题?这道减肥轻身美味,必作推荐!

真正的陈皮红豆沙应该用陈皮加赤小豆,如果觉得材料难找,也可用常用的红豆代替赤小豆,但是一定要注意,要想这道甜品管用,普通的橘子皮可不行,一定选用上好的陈皮。

陈皮本身性温、理气,有宣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与红豆合用后不光减肥,还有理气、去痰湿、降血脂的功效。实际上,在中医眼中肥胖是一种病,是人体水肿的一种表现,属于水湿之气过重。而红豆正好可以去除人体的湿浊之气。

做好的陈皮红豆沙不仅香甜不腻,而且透着陈皮的特殊香气,非常可口,可美滋滋地享用一份称心如意又解馋的甜品了。

陈皮红豆汤

将陈皮跟红豆一起煮,煮到最后红豆需软烂到变成红豆沙,陈皮则要被煮“飞”,完全融化在红豆沙里。再依个人口味稍微加点红糖。

孙真人常说“美药不离口”,其实在我眼里就是美食不离口,聪明地享用美食,让我们越吃越健康。这道陈皮红豆沙,方便、易制,没有任何添加物,是健康轻食的最佳代表,可把那些高糖高脂高热量的所谓甜品甩出了不知几条街。

薏米红豆,宜茶宜饭的祛湿二物

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个“药”。这两个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也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担。

关于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简单地以为肿就是水肿。试看今人,10个里面起码有5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作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于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红豆汤是对治湿邪最好的药

。我平时给病人开完方子后,总要嘱咐他们在饮食起居上的一些注意事项,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熬薏米红豆汤当茶喝。对于不具备这个条件的病人,我会让他用薏米和红豆,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可以作为晚餐的主食。 薏米红豆粥

洗干净后放在锅里面加足够的水熬。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开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或者将红豆薏米泡水后放在保温瓶中放一夜后熬粥。这样可以避免费水、费电或者糊底。

曾经有学生问我:“您怎么逢人就让喝薏米红豆汤、薏米红豆粥呢?”我说,因为体内有湿是现代人的通病,薏米红豆汤基本上堪称人人皆宜。事实就是如此。有一位病人,经营着一家大型公司,喝了薏米红豆粥后,感觉非常好,竟然吩咐他们公司的厨房每天早上都用薏米和红豆熬粥,给早到的员工做早点,把熬出来的薏米红豆汤装在好几个大保温桶里,供全公司员工饮用。

熬薏米红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讲究的。薏米很硬,红豆也很硬,如果放在锅里一直熬,大概熬一个多小时还不烂,很浪费火或者电,而且搞不好还会把水烧干,造成煳底。我建议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锅里加进去足够的水,烧开后熄火,让薏米和红豆在锅里焖半个小时,再开火,烧开后再焖半个小时,红豆粥就煮成了。第二种方法更简单,就是把现在家里不常用的保温瓶洗干净,把薏米和红豆放在里面,再倒进去开水,塞紧瓶头焖着,每天晚上这样弄好,早晨起来就是粥了,正好当早餐喝。这是非常省事的,也最节省能源的,不用再熬了。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如果是夏天,上午就得争取把它喝完,因为到下午喝就会馊了。沉底的那些薏米和红豆依然可以吃,如果觉得口感不太好,可以拌点白糖。这不是既能当茶喝,又能当饭吃吗?

薏米红豆粥煮不成黏稠状,可能有的人觉得口感不是很好,因此就有人对我说:“我在熬薏米红豆粥的时候,加了一小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味道那叫一个美啊!”我说:“最好不要加大米进去!”

为什么?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轻之象,来把人体的湿浊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于加进去了湿气。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在薏米红豆的应用上,浙江老中医魏长春老先生也有着独到的经验,在治疗痿弱时有一个食疗法,用赤小豆、薏仁米、花生、大枣四味食材适量,一起煎汤食用有着很好的疗效。

那么什么是痿弱呢!

这是一个古代的病名,大致等同于现代医学中肌无力所造成的肌肉萎缩,双下肢消瘦枯萎无力,魏老先生的堂侄曾患有此症,就是用这四味治愈的,魏老先生认为“赤小豆味甘平,能行水消肿;花生肉味甘平,能润肺解毒化痰;薏苡仁味甘平,健脾益胃,补肺缓肝,清热熄风,杀虫胜湿,治干湿脚气,性专达下;大枣味甘补血。四味合煎煮食,即消脚气,并治痿弱,又能营养”。

我在现在的临床中时常发现有一些患者经常感觉双下肢无力,检查也未患有器质性病变,就按魏长春老医生推荐的这个方法,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另外要注意的是:薏米红豆汤虽然适应证非常广泛,但是如果长期大便干结的人就不要轻易食用,这不属于薏米红豆汤的适应证。还有怀孕时的女性朋友们也要注意,在孕期也尽量不要食用薏米红豆汤。

甘甜清香三豆饮,治疗胃病效果奇

中国医学文化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名医的很多妙方历经朝代更替、世事变幻,却依旧顽强地流传下来,至今福泽后世。三豆饮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来自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医学家扁鹊的处方,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世医得效方》中记载:绿豆若与红豆、黑豆、甘草同用,可预防痘疮及麻疹,扁鹊曾经用它治好了很多痘疮患者。宋代大医家窦材的《扁鹊心书》中也记载了这道三豆饮的做法。

三豆饮的主要食材为黑豆、绿豆、红豆。黑豆性味甘、平、无毒,有活血、利水、祛风、清热解毒、滋养健血、补虚乌发的功能。《本草纲目》说:“黑豆八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活血解毒。”绿豆养血养心,可降胆固醇、降血脂、抗病毒与菌;红豆则消肿解毒、利水除湿。三豆混合,则合三效为一,是调理身体的良品。

我也有临床上使用三豆饮成功的例子,却不是治痘疮,而是胃病。曾经有一个病人从南京来找我寻方,他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病的一个患者,因为害怕吃药,所以来向我咨询有没有食疗方。他的病在中医里是一个新的病种,过去没有记载,但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他属于胃里湿热过重,而且当时又正值夏天,所以我给他开出了三豆饮的方子。方子很简单:

三豆饮

准备红豆200克、绿豆200克、黑豆100克、甘草50克,回家煮成汤,当饮料喝。绿豆、黑豆和红豆倒入锅中,用大火烧开,开锅之后再加入甘草,改成小火继续煮至烂熟即可。

此汤没有任何的异味,甘草本身是甘甜的,甜而不腻,汤中又透着一股豆类淡淡的清香。开完药,他惊喜地拎着一大堆粮食回家了。

第8页 :

病人认真坚持吃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化验,胃里的幽门螺旋杆菌竟然全部消失。他特别高兴地告诉我这个消息,还专门跑到医馆给我送了一面锦旗。这么简单的小方能把现代这么复杂的病治好,可见五谷杂粮真是力量无穷啊。当然不是所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用此方都能见效,需要辨证论治。

三豆饮的疗效令我也感到惊奇了。中医文化的确是我国传统文化一大瑰宝。古老的方子不仅疗效灵通,若能辨证施治,触类旁通,还能给现代医学带来惊喜。

祛湿黄豆,脚气克星

从营养的角度来讲,黄豆是美味而受人欢迎的优质食材;而从保健的角度来看,黄豆,同样不失为食疗的好选择。

水性下流,火性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是中国古人对五行的分类,“稼穑”指的是庄稼生长的意思。从中医养生的理论来说,五色入五脏,黄色的东西归土,入脾胃,所以大部分黄颜色的食物都有健脾胃的功效。

如有脾虚之证,主要表现为食少腹胀、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肢体倦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等,则可多食黄豆及其制品来加以缓解,比如豆浆、豆汁、豆腐等。早晨起来喝豆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养脾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黄豆中含有抑胰蛋白酶毒素,能使消化液的消化作用降低,且成熟的黄豆表皮较厚,不容易被牙齿嚼碎。因此,我们平常在食用整粒黄豆的时候,一定要煮熟,不然会引起胀气或消化不良等反应。

此外,黄豆每1000克中含有1970毫克的嘌呤,是五谷杂粮中含量最高的一种。经常食用黄豆的人,自身体内的嘌呤含量也会相应升高。因此,尿酸高的人不宜多吃黄豆,以免引起痛风。普通人在食用黄豆时也要注意适量。

中医认为,黄豆味甘性平,为滋养强壮药,治水除湿,祛风热,活血解毒,用于脚气、湿痹、黄肿等症效果甚好。在夏天,有很多人患有湿脚气,也叫脚癣,民间俗称“烂脚丫”。湿脚气会令人瘙痒难当,不论男女全部变成“抠脚大汉”。而其根源就在于体内湿气过重,黄豆刚好具有治水除湿、活血解毒的功效,可以进行治疗。

黄豆祛脚气方

选取黄豆50克,砸碎或磨成豆粉,然后放在不锈钢盆中煮沸即可。

患者应用所得液体先熏后泡,从而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一般来说每周洗2~3次,到了夏天也可天天洗,很快便可以起到除菌止痒的功效,患者就能轻松跟瘙痒症说再见啦。

不仅是湿脚气,对于扁平疣这类顽固的皮肤病,黄豆同样疗效显著。曾经有一位老中医给扁平疣患者这样一个方子:将黄豆芽煮熟,连汤淡食,一日三餐,吃饱为止。如此三天为一疗程,除黄豆芽外不吃其他任何粮食及油料,第四天改为普通饮食,仍以豆芽为菜。老中医用此方试治5例,除一例偷吃其他食物外,其余4例病患皆在一周内治愈,其中1人全身有瘊子300余枚。有类似疾患的人,不妨用此方一试。

都说中国人会吃黄豆,说的是中国人会吃味儿,能把一颗小小的黄豆玩转出花样儿来。但是读完这一节,希望读者能更胜出其他人一筹,懂得吃黄豆的性儿,让它从味道到营养,将您服侍得称心如意。

小菜王煮毛豆,食客食而不知的益处

天一转热,京城乃至全国各地就开始流行吃“大排档”了。其实吃“大排档”,就像过去人们在夏天的傍晚搬着桌椅板凳出来一边乘凉一边弄点儿小吃一样,吃的就是个人情和热闹。“大排档”里,有些吃食是“标配”,少不了的,比如几瓶冰啤酒加一盘“花毛一体”。“花毛一体”是什么呢?知道的人肯定要笑了,其实就是煮花生一半,煮毛豆一半,两个小菜拼成一盘。标配齐全,食客甭提多快活了。

花生大家自是熟悉了,那毛豆呢?毛豆其实就是新鲜连荚的黄豆,又叫菜用大豆,因豆荚上有毛,故称毛豆。新鲜时,毛豆荚呈嫩绿色,青翠可爱。大排档里最好吃的煮毛豆,也就是这种绿色的成熟得刚刚好的毛豆煮制而成的。

毛豆中的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的蔬菜,但其中多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它们可以改善脂肪代谢,有助于降低人体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而毛豆中的卵磷脂则是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之一,有助于改善大脑的记忆力和智力水平。

毛豆中还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不仅能改善便秘,还有利于血压和胆固醇的降低;此外,毛豆中的钾含量很高,夏天常吃,可以帮助弥补因出汗过多而导致的钾流失,从而缓解由于钾的流失而引起的疲乏无力和食欲下降。这么看来,大排档中人们爱点毛豆也不无道理呢。

按照中医理论,毛豆味甘、性平、无毒,能除胃热,通瘀血,解药物之毒,驱除邪气,止痛,消水肿。因此,也是一味于身体有益的好食材。值得注意的是,毛豆不能食过量,否则会导致腹泻等不良症状。

了解了这么多大排档中的“人气王”的知识,那么,自家怎么做呢?煮毛豆一定不是件难事儿,但如何保证毛豆不变色、入味还新鲜却有讲究。

首先是颜色,相信没有人喜欢黑乎乎黄蔫蔫的毛豆,翠绿欲滴的色彩会让人更有食欲。教授大家三个保证毛豆颜色的小窍门:第一,一定等水开后再加入毛豆;第二,在水中加入几滴油;第三,不要盖锅盖。这样出锅的毛豆一定是讨人喜爱的翠绿色。另外,我们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当加入盐和花椒,把毛豆的味儿提起来。

煮毛豆可以算得上是最家常的一道菜了。不光下馆子、上大排档时常点;家中朋友小聚、晚上乘凉夜话、观看足球比赛时,毛豆也是一碟绝佳的下酒和磨牙小菜。中国人最喜欢热闹,说来说去,吃毛豆刚好应了中国人的性情。一边唠嗑一边剥毛豆,时不时呷两口小酒,嘴和手忙得不可开交,心里却是不亦乐乎。

补肾解毒又养颜的黑豆

纵观中国人的饮食演进史,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最有营养的食物,可都是家禽家畜最先享用的呢!比如黑豆,在过去就是用来喂马的,因而俗称“马料豆”。通过长期的农耕实践,人们逐渐才发现,牲畜食用黑豆后,体壮、有力、抗病能力强。后来,才开始有人食用黑豆。

发展到今日,黑豆已经成为传统的养生食品了,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要想长寿,常吃黑豆”的谚语。这个黑豆,其实就是黑色的大豆,它又名乌豆,无论从中医还是西医的角度来讲,都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

黑豆的外形特别像肾,中医讲究“以形补形”;而根据中医五色入五脏的理论,黑色入肾,因此,黑豆补肾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常说“豆乃肾之谷”。《本草纲目》中列举了很多黑豆养生的例子,其中一条就是“陶华以黑豆煮盐,常时食之,元能补肾”。

此外,中医认为,黑豆味甘、性平、无毒。有消肿下气、润肺燥热、活血利水、祛风除痹、补血安神、明目健脾、补肾益阴以及解毒的作用。李时珍曰:“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治风热而活血解毒”。黑豆对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痉挛、产后风疼、痈肿疮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特别对于食物中毒的人,用黑豆、绿豆加上生甘草熬水饮用,疗效甚好。

对年轻女性来说,黑豆更是一种极好的食物,因为它能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唐代的《本草拾遗》里就说黑豆“明目镇心,温补。久服,好颜色,变白不老”。《本草纲目》里也提到“李守愚每晨水吞黑豆二七枚到老不衰”。二者说的其实就是黑豆驻颜、明目、乌发、嫩肤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

用现代医学知识来解释,则是因为黑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族,其含量比肉类高5~7倍。而维生素E是一种相当重要的保持青春健美的物质。又因为黑豆皮为黑色,含有花青素这一极佳的抗氧化剂,尤其是在胃的酸性环境下,抗氧化效果好,能增加肠胃蠕动。黑豆中粗纤维含量也高达4%,常食黑豆可促进消化,防止便秘发生。

除了食用价值外,黑豆还有很好的外用价值,用黑豆榨成的黑豆油,具有清热祛湿、祛风解毒、收敛治疮的功效,在临床上曾经有用黑豆有治疗湿疹的验证案例,经过验证的50例患者,痊愈者占58%,有效率100%。

补肾、解毒又养颜,难怪黑豆能一举逆袭,从马粮变成人们的养生宝呢!

黑豆最正确的吃法

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越来越重视,黑豆愈发经常地出现在人们的食谱当中。蒸、煮、炒、磨,多样的烹饪方法也让黑豆变着花样,一饱大伙儿口福。但大多情况下,黑豆都是加工致熟之后才上桌的。可惜的是,很多营养成分,比如抑制胆固醇的不饱和脂肪酸等,会在高温情况下流失。要想完整吸收黑豆的营养,还得生吃。

没错,生黑豆的确不太讨人喜欢。它透着一股生豆味儿,难咬动,不易消化,吃多了还腹泻。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既让黑豆保持生鲜、不流失营养,还改善口感呢?这就非得用上醋不可了。

醋泡在我国民间常见的一种方法,如醋泡花生、醋泡蛋等,其精妙之处往往就在于保存食物营养,同时又增加酸爽的口感。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醋豆的记载,曰“黑豆煮醋,滋胃肾,小便癃闭”。

人工酿造的醋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16种有机酸,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疲劳恢复,有的还可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日本的一家生物研究所经研究发现,食用醋豆8周后,有80%以上的人,血脂明显下降。总之,醋泡的黑豆,对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和抑制视力下降有不错的效果。

醋泡黑豆

把黑豆洗干净,沥干水分,放在锅内炒脆,然后用醋跟盐泡上,等到黑豆变得柔软就差不多了,大约泡上一周的时间,即可食用。

当然有些人不爱吃醋或者吃醋胃泛酸,那就不要食用了,食疗还是应该建立在食的基础上。

黑豆,厨房里的便秘良药

“要想长生,肠中长清,要得不死,肠无渣滓”——这是道家的养生名言,从中可见保持肠道通畅轻便的重要性。但是,现代都市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工作都以久坐为特征,白领尤其如此,再加上饮食搭配不善,很多人摊上了肠胃不顺甚至便秘的毛病。而巧用黑豆,却也促成治疗便秘的一味良方。

孙真人以黑豆为重要辅料,研制出一道养生秘方——清宁丸。清宁丸取“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之意,专门治疗长期便秘,大便通而不畅导致的头晕、腹胀等一系列不适症状。

清宁丸

将黑豆用水煮,煮透以后将其捞出不用。再用黑豆水蒸煮大黄反复九次,晾干后加蜜做成丸药即可。

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黑豆本身具有一定的滋阴通便作用,黑豆水则避免了大黄的猛烈泻下作用。黑豆水与熟大黄结合,具有滋阴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现在的“三高”症也有很好的预防跟治疗作用。清宁丸现在有很多厂家都有生产,我们就省去了制作的麻烦,如果平时感觉便秘或是三高人群,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临床的效果是很好的。

第9页 :第四章 有温度的肉食

第四章 有温度的肉食

猪皮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美容

俗语说,“猪的全身都是宝”。的确如此,在智慧的中国人手里,猪头、猪耳朵、猪肉、猪皮、猪尾巴、猪下水、猪血都可以被加工成美食;猪油非但可以吃,还可以做成肥皂;猪鬃用来做刷子,结实耐用;猪骨头熬汤、做胶两全其美……总而言之,一头猪可以全部吃掉或用掉,物尽其用。而且根据这些不同“部件”的性味,将其升华为可以入药的食疗方,例如猪皮。

猪皮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含量是猪肉的2.5倍,碳水化合物含量比猪肉高4倍,而脂肪含量却只有猪肉的一半。以这样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为原料加工的食物,例如:肉皮冻、火腿等,色、香、味、口感俱佳。如今市面上出售的“新阿胶”就是用猪皮代替驴皮熬胶而成的“阿胶”,它对人的皮肤、筋腱、骨骼、毛发都有重要的生理保健作用。

猪皮入药用时,名为“猪肤”。《本草纲目》中记载猪肤味甘性寒,有滋阴补虚、养血益气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烦、咽痛、贫血及各种出血性疾病,还具有滋润肌肤、光泽头发、减少皱纹、延缓衰老的作用。

我国最早用猪皮入药的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他在《伤寒论》中指出,猪肤“和血脉,润肌肤”,并有养阴、生津、止渴的功效,据此,他用猪皮制成了一道专治少阴下利和咽喉肿痛的猪肤汤。这道猪肤汤做法很简单:

猪肤汤

取猪皮50克,加水适量,熬至烂熟,再加白米粉30克,白蜂蜜50克,搅匀,熬成。

猪肤汤对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之咽痛咽干,也就是现在常见的慢性咽炎,以及脾虚泄泻都有着非常好的疗效。清代乾隆皇帝的御医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记述,猪皮性甘凉,能清虚热,使肺气清降,浮火归根,服用后咽喉痛和心里烦闷也就自然消失了。一些中医认为,常食猪皮还有治鼻出血、齿出血、紫癜、痔疮出血、大便下血和贫血等症的疗效。

猪肤汤不仅有这些功效,还能用于预防中暑。关于这一点,伤寒大家刘渡舟在他的著作中就曾记载过这样一件听来的医案:过去火车司机在夏天开火车时,因高温难耐,时常出一身大汗,出汗过多极易导致虚脱、休克。有一年夏天天气格外炎热,在郑州铁路段多次发生火车司机中暑的情况。这种情况发生时,只能即刻抢救,大大增加了交通危险。铁路局领导为此忧心忡忡,就找到时任郑州中医院研究所所长的张老,让他想想办法。张老了解完情况,发现司机天热时开火车本来就出汗不止,而火车头是高温空间,加剧了这种情况,于是想到了猪肤汤。他交代铁路局领导回去后,用猪皮熬完后把汤加点冰糖搁到冰箱里冷却,做成冻,然后用刀分成块儿,让火车司机在天热的时候过一个小时含一块儿即可,其他中药不用考虑。领导照此安排下去,拿着做好的猪皮冻到车上,也没提前说这是什么药,只是跟大家说以后夏天开车不用怕了,分下去,交代工人一小时吃一块。工人们一吃发现又香又甜还挺好吃的,就坚持下来了。结果,从那以后真的再也没有出现司机作业因为天热中暑而晕倒的情况。

猪肤汤之所以对中暑有这么好的预防效果,我分析认为,主要因为中暑的原因是人在大热天一出汗,阳气往上一攻,阴气一散,人就晕厥,而猪皮冻可以敛津液,滋阴,正好可以解决这问题。由此可见,《伤寒论》里的方子,只要现代人动动脑筋稍加改良,一定能为我们所用。

猪蹄汤是“美女汤”

猪蹄是很多女性钟爱的美味,因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可加速新陈代谢、延缓机体衰老,并且对哺乳期的妇女能起到催乳和美容的双重作用,所以坊间称为“美女汤”。尤其有些女性在哺乳期奶水并不是很充足时,常常会用到猪蹄通乳,例如在南方有吃猪脚姜坐月子的习俗,而我也曾用一道猪蹄食疗方为我家夫人解决过催乳之急。

当时,我家夫人坐月子时奶水不畅,全家人都很着急。考虑到产妇气血虚弱以及我夫人的体质,我就用了《傅青主女科》中记载的一个催乳汤给她调理。

催乳汤

将党参、当归、黄芪各30克,通草9克与2只猪蹄同炖,用文火煨至肉烂,然后关火,服用汤汁。

隔天早晨,她的奶汁充足流畅,孩子边吃边顺着嘴角往下淌,这下“口粮”可算有保障了。于是,这道猪蹄汤就成了我家夫人的月子餐之一。

制作这道食疗方时,与中药一起炖出来后的猪蹄味道偏苦,难以食用,所以当时我喝完汤后,我们就把猪蹄扔掉了,十分可惜。后来,每当别人来找我询问催乳的方法,我在介绍时就将方法做了一些改良:先将猪蹄用清水炖至熟烂后捞出,再用熬过猪蹄的老汤熬药。这样尝试后发现汤能起到同样的药效,而猪蹄也不再因为发苦无法食用,避免了食材的浪费。这道改良的催乳汤,还得到了我的老师夸奖,其下奶的效果比鲫鱼汤还要好。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猪蹄一定要选用猪的前蹄。其中缘由在于,从中医的脏象学说讲,前蹄取其气有前冲之意,有极好的下乳效果。

另外还要提醒一点,在吃猪蹄时,一定要把猪蹄上的毛去除干净。因为猪毛不容易被人体消化,较难排出体外,长期与胆汁包裹在一块,慢慢就容易形成结石。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去除猪毛的小窍门:先将猪蹄洗净,用开水煮到外皮发胀后取出,用指甲钳将毛拔除,既省力又省时。

以形补形,猪肚对补人胃

猪身上最能体现“以形补形”观点的应当属猪肚了,猪肚即猪胃,味甘性温,无毒,具有补虚损、益血脉、温中和胃、润肠通便的功效,对治疗贫血、黄瘦、胃寒、腹泻都有很好的帮助。一般人遇上胃寒、胃胀、胃痛的小毛病时,用少许胡椒和猪肚一同煮汤喝,症状能有效地缓解。还有妇女在生理期时痛经,虚寒带下,也可以用这个方子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胃病,例如,胃溃疡,巧用猪肚也会取得不错的疗愈效果。

猪肚治胃溃疡方

将一只猪肚洗净,装入切碎的半斤生姜,扎好,放入瓦锅内用文火煮熟取出,去掉姜后猪肚切丝,调酱油吃,边吃边把煮好的汤喝光。一只可以吃上3~4天,接连吃8~10只,一个月左右胃溃疡即可痊愈。

经过炖煮后的猪肚,味道浓厚,美味可口,还有不一般的食疗效果,堪称神奇。这个方法在早年间就经过了临床验证,曾有一位病患按照此方服6个猪肚后见效,此后7年未见胃溃疡复发。

猪肚除了内服还可以外用,其药用功效能与中医外科常用于促进创口愈合的外用药生肌散相媲美。很多身体虚弱的患者,或是糖尿病患者,创伤后伤口不易愈合,古人就将猪肚焙干研成末,加入少量细的生石膏粉,按照适当的比例,打成细面,经过消毒后,将其均匀撒在创口上。涂药之前将创口的脓血挤净,用一段时间后伤口就会慢慢地结痂。这个方子延续至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验证,着实有效。

补肾防流产的猪腰

关于猪腰,有一道十分著名的川菜——杜仲腰花,很多人觉得味道可口,却不知,它同时是一道药膳。猪肾“以形补形”,本身有很好的强腰壮肾的功效,杜仲也有补肾强腰的功效,而且人们发现炒杜仲比生杜仲功效更强,二者加在一起,强强联手,对一些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的腰痛患者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从现代医学角度,也发现了这道菜的妙处:猪腰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所以血脂偏高者和高胆固醇者,尽量不要贪嘴这一口。但炒杜仲有扩张血管和减少胆固醇吸收的作用,所以将两者搭配,恰好能取长补短,有益无害。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单方气杀名医。”比如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宋徽宗赵佶的宠妃患病咳嗽不止,太医们用药几天,病未见轻,反而加重,宋徽宗不高兴了,要求太医在3天内治好宠妃的咳嗽,否则就要杀头了。太医们个个都慌了。其中一位在家里坐卧不安时,就听到门外有叫卖声:“家传单方,包治咳嗽,一文一帖,无效退钱。”太医抱着试试的心态就买了方子献给了宗徽宗。果然宠妃服用后咳嗽立止。

从我的经验来说,“单方气杀名医”确有道理。我们用药不在药多,而在于对症。万病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发挥作用。原来那包治咳嗽的药竟是单味海蛤壳,放在火上煅过,磨成粉末而成。宠妃所患之咳嗽,当属虚火犯肺之证,正好对症下药。

我曾见过不少疑难重症患者虽然都经过医生精心辨证选方用药,却多治无效,偶遇一个单方竟能痊愈,令人称奇。

就拿现代医学叫作习惯性流产的“滑胎”来说,此病虽不致命,却属于难治之列。医书载方不少,但用于临床,效果往往不像想象中那么理想。而猪腰就是针对这种疾病的神奇单方药。

曾经有位病患,28岁结婚,4年流产5次,且多治无效,每到怀孕第7个月,没有任何原因就发生流产,这可把全家人急坏了。有一次在她怀孕6个月就住院,绝对保证卧床不动,并且连续注射保胎药,结果仍然是一到7个月流产。一次又一次的习惯性流产,不仅给孕妇造成了精神上的压力与负担,也让全家人忧心忡忡,有了心结。

中医认为,滑胎的形成多因脾肾两虚,冲任不固,气血不充,所以胎元不得摄血以滋养,故至期而堕。后来她的家人在非常无助的情况下找到我,我就按照李凤祥老先生介绍的一个民间验方给她使用。

猪腰方

去雄猪肾一对,洗净,清水煮熟,连吃带喝汤,每天一对,一日两次,连用四对,每月三剂。

患者坚持服至7个月后,安然无恙,顺利度过危险期。后为稳妥起见,为补气养血,又依上方继续服至足月而顺产。

猪肾性咸味平,无毒,入肾经,具有理肾气、通膀胱、消积滞、止消渴等功效,主治肾虚所致的腰酸痛、肾虚遗精、耳聋、水肿、小便不利。我用雄猪肾补其先天不足,再配合其他药材帮助她滋阴、安胎、养肾阳。待阴阳得以协调后,母体自然健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用此方时不能盲目,要根据实际情况,而且要在确定妇女怀孕,刚刚出现早孕反应时就服用才有效,过晚服用则疗效不可靠。我曾在临床中为多例患者开过这道方子,实践证明雄猪肾对于保胎,治疗习惯性流产,确实较一般的安胎药为胜。

用此方时,很多人觉得猪腰膻气重,其实它清洗起来是有窍门的。首先要将猪腰子剥去薄膜,剖开,剔去筋,切成所需的片或花,用清水漂洗一遍,捞起沥干。其次要将切好的猪腰按比例搭配:1000克猪腰用100克白酒拌和、捏挤,再用水漂洗两三遍,最后用开水烫一遍,即可除去猪腰的膻臭味了。

咸鸭蛋,治小儿积食的爱心之选

大部分人习惯于吃煮熟的鸡蛋,鸭蛋极少煮了吃。其实,鸭蛋味甘性微寒,除胸膈肠胃浮热,清热降逆。古人认为,鸭蛋有补阴清肺、强身、益脏器的功效,同时还能治疗心腑、胸膈有热。比如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导致的泛酸烧心时,吃点儿煮熟的鸭蛋,每天1个,连续吃7天,能很好地缓解症状。

和煮鸭蛋相比,经过盐水腌制的鸭蛋更加常见,俗称“咸鸭蛋”。色、香、味俱全,可谓佐餐佳品。喝一口米粥或吃一口馒头,夹一块咸鸭蛋,搭配简单却百吃不厌。别看只是经过了盐这一种普通食材的“点化”,中医认为,咸鸭蛋比普通鸭蛋清肺火、降阴火的功效更强,服用还可治愈泻痢。同时,现代医学表明,腌制后的鸭蛋,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更易于被人体吸收。

我小时候对咸鸭蛋的记忆多和端午节有关,似乎只有端午节才能吃上个鸭蛋。记忆中刚出锅的咸鸭蛋,蛋白如凝脂,细嫩清爽,蛋黄味道浓郁,油滋滋,香喷喷,吃到嘴里如同一层细沙,哪怕用盐再多,也丝毫不会觉得过咸。一颗咸鸭蛋虽小,却要细细吃上几顿,而且吃时最大的乐趣,是在蛋的顶部敲掉尽可能小的一块蛋壳,一点点挖出来吃得干干净净,外表上看来还是一个完整。当然,端午节吃鸭蛋配粽子也确实有其养生道理。端午时节天气已热,粽子里的糯米不容易被儿童消化,而蛋黄油乃生蛋黄中的脂肪聚集在一起而成,色黄入脾有消积化食的作用,治疗小儿因热积食有很好的效果,正好可以化解糯米带来的消化困难。

贪嘴的小孩子常吃咸鸭蛋可治疗小儿积食,外敷可治烫伤、湿疹,所以咸鸭蛋确实值得家中有幼童的家长为孩子们亲手制作,常备家中。

咸鸭蛋做起来并不难。

咸鸭蛋

逐个把鸭蛋洗干净,晾干,取花椒、八角、姜片、桂皮和陈皮适量放入纱布中,做成调味袋;

在锅中加入足量热水,煮沸,让如调味袋,小火煮20分钟后,放入适量盐,搅拌至完全融化。然后彻底晾凉,调入适量高度白酒,制成盐水;

将鸭蛋小心放入瓦罐或玻璃罐(一定不要用金属容器),倒入盐水没过鸭蛋。这时鸭蛋浮起来,用一个盘子盖在鸭蛋上即可,然后盖住罐子;

把罐子放在通风阴凉处放置30天,即成。这里提到的食材,如果以10枚鸭蛋为量,配合的白酒数量大概为20毫升。

蛋黄如流沙一般的油都是趁着温热时才有,所以要让孩子更好地吸收蛋黄油的营养,最好是趁热吃。不过要记得,煮咸鸭蛋时要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煮的时间以10分钟为宜。

这样一道味道霸道百搭主食的小菜,是30天阳光、空气、水和风一同滋养的美食,没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爱心,真是做不到、做不成也做不好,称其为“父母菜”也再适宜不过了。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平时有胃寒、手脚冰凉、大便不成形的人,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咸鸭蛋,否则会导致病情加重。

皮蛋凉拌淡菜末儿,高血压病人晚餐首选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松花蛋也是以鸭蛋为主原料做成的,工艺上是采用生石灰、黄丹粉、茶叶末、纯碱、草木灰和食盐等包裹加工而成。这道菜的由来有点儿意思,称得上是误打误撞。

相传在明代泰昌年间,江苏吴江县一家小茶馆生意十分兴隆,由于人手少,店主在应酬客人时,随手将泡过的茶叶倒在炉灰中,说来也巧,店主还养了几只鸭子,爱在炉灰堆中下蛋,主人拾蛋时,难免有遗漏。一次,店主在清除炉灰茶叶渣时,发现了不少鸭蛋,他以为不能吃了。谁知剥开一看,里面黝黑光亮,上面还有白色的花纹,闻一闻,一种特殊香味扑鼻而来;尝一尝,鲜滑爽口,这就是最初的皮蛋。

松花蛋营养丰富,久食不腻,不但是美味佳肴,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王士雄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皮蛋,味辛、涩、甘、咸,能泻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能散能敛。”中医认为皮蛋性凉,可治眼疼、牙疼、高血压、耳鸣眩晕、呃逆等疾病。与淡菜末儿搭配食用,滋阴清热效果更好。

我曾经在《浙江中医杂志》看到有篇文章报道用皮蛋治呃逆的验证案例:一名30岁的男子,持续呃逆十天,后来医院嘱咐患者购食皮蛋两只,吃后呃逆即止,未服他药。我看后,在临床上也经常用此方作为治疗呃逆的辅助方法,每次用之前,顺便还和患者开个玩笑:“有效就算你捡着了,没效就全当解馋啦,毕竟是一个偏方。”结果事实证明,我在临床上遇到的大部分此类患者用此方治疗呃逆均简便有效。

过去民间还有一个治疗高血压、耳鸣、眩晕的偏方,就是用皮蛋,加适量淡菜末儿,凉拌做凉菜每晚食用,有很好的滋阴清热的功效。食用一段时间之后,高血压的症状会有所缓解,这个偏方尤其适用于平常无缘无故发怒、脾气暴躁之人,也就是所谓中医学中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

我自己平时也十分喜爱吃这道凉菜,做起来很简单:用适量姜末、酱油和醋搅拌成汁,浇在皮蛋上;淡菜洗净,与皮蛋一起拌匀,即可。姜末可去掉鸭蛋中的寒性,增加皮蛋的香气,醋跟酱油增添皮蛋的味道,淡菜清热化痰对缓解高血压、耳鸣有一定的帮助。搭配在一起,清香可口,又很下饭。

常有人说皮蛋不能多吃,其实主要是出于对皮蛋含有重金属铅的疑虑,但不必太过于惊恐,只要在购买时查看皮蛋壳表面是否有大小不一的黑色斑点,若有,避免食用即可。

乌鸡,做成美味的天然妇科圣药

前面我们所说,用来煲鸡汤,是指寻常的家养鸡,也就是我们在市面上最常可以买到的鸡。说到鸡当中的“另类”,不得不说说通体皮肤黝黑、羽毛雪白、营养价值远远高于普通鸡的乌鸡。乌鸡又名乌骨鸡,以江西泰和县产的最为有名。这种鸡不但是美味,也是一味治疗妇科疾病的良药,属药食同源的佳品。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乌鸡属上品,甘温无毒,入脾肺、胃经,有很好的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功效,可治妇人崩中带下及一些虚损病症。例如被誉为妇科三大圣药之一的乌鸡白凤丸,就是以乌鸡为主药、配合其他地道药材制成的中成药,具有气血双补、肝脾肾三脏同调的特点,非常适合气血两虚导致的面色萎黄、生斑,同时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的患者使用。在临床上,我受关幼波老先生的启发,对一些慢性肝病患者,不分男女,用乌鸡白凤丸配合汤药辨证,一起服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10页 :

乌鸡白凤汤

将黄芪党参和乌鸡、大枣、桂圆在一起煲汤,酌情添加少量当归。煲汤时直接放入乌鸡白凤丸也是不错的选择。

按照上面的方子进行日常食补时,也能起到乌鸡白凤丸的功效。对产后虚损、大病虚弱、腰肌酸软无力,都有很好的作用。如果一时无法凑齐这么多食材,那我还有一个小窍门:煲乌鸡汤的时候直接放入乌鸡白凤丸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身边一位很会保养的南方女性很偏爱煲汤,事业上是个女强人,家里又是贤妻良母,年过40,依然清丽窈窕。有次在饭桌上,一个年轻女孩请教起她的保养秘诀,她毫无保留地说出了一道滋补汤:西洋参红枣乌鸡汤。

西洋参红枣乌鸡汤

西洋参、红枣、桂圆、老姜、广东米酒、一小块猪瘦肉各适量煲汤。

操作的方法和前文提到的鸡汤类似,只是把配料换成了西洋参、红枣、桂圆和老姜,最点睛的一环是在烫鸡块的时候放入了广东米酒,煲汤时候还放入了一小块猪瘦肉。从中医角度说,西洋参、米酒和猪瘦肉滋阴润燥,乌鸡、红枣和桂圆都补血,对她这样一个生活不规律又家庭事业一肩挑的女性来说,补中益气又不上火,确实非常适合。据她说,她年轻的时候也经常给自己煲这味汤,为了保证每次都喝到新鲜的鸡汤,她把鸡块按照每次自己食用的量分装,放入冰箱冷冻,然后每次取用一小包,因为忙碌无法总在汤煲前看着,就放在小炖盅里隔水炖,非常方便。

你看,小小一道汤,从搭配到保鲜到高效,凝聚了这个美丽女性的多少生活智慧啊。另外,这道汤对慢性咽炎和皮肤干痒之人,也非常有疗效,不失为一道常用常新的食疗方。

吃鸡蛋的智慧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哲学命题就留给哲学家们思考吧,我更关心的是,平常百姓家最寻常的鸡蛋,最不寻常的药食同源价值。

鸡蛋,在早年间是贫寒人家的高级食材,粗粮果腹的日子,勤劳的妇女们养鸡生蛋,都是要拿蛋换钱的。自己吃,是必然舍不得的。所以,小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娘亲从鸡窝钻出来,捧着两颗鸡蛋,不知咽了多少口水。或许偶尔生病感冒,或是从没断奶的弟弟那儿,可以抢来一口鸡蛋羹吧。

到现在,鸡蛋几乎是人们厨房里从来都不会缺的必备食材了,做法多样,可煮、可炒、可煎、可蒸,甚至还有喝生鸡蛋最有营养的信仰者。总之,每一种烹饪方法都有其营养和药用价值,无论搭配荤素都别有一番风味。据《本草纲目》记载,蛋清性微寒,蛋黄性温,一寒一热,符合生成之术。所以,鸡蛋在药物归经上,属甘平无毒之品,可入五脏六腑,有一定的镇心安神、止惊安胎的作用。例如《伤寒论》《金匮要略》里曾经记载的黄连阿胶鸡子汤有养血安神、清热泻火之功效。黄连能泻火解毒;白芍归肝、脾经,安神,阿胶补血滋阴,润燥。它适合于阴虚火旺、手脚心烦热、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的患者,适合抗压强度高的白领人群,经常熬夜的“加班狗”、孕育妇女、术后病人以及体虚的老年人。

黄连阿胶鸡子汤

将水煎后的黄连、白芍与烊化阿胶、蛋黄调配而成。

鸡蛋的做法有很多,炒鸡蛋、荷包蛋、鸡蛋饺子等各式花样,都是我们喜欢的鲜味。尤其是既能当主食解饱,又能当副食调味吃的茶叶蛋,受到各地人们的喜爱。

我有一次去台湾讲学,顺便游览了台湾著名的旅游胜地日月潭!那里有一个老阿婆专门卖茶叶蛋,口感非常好,是几乎每个去旅游的人都不能错过的美味。老阿婆的茶叶蛋是用有50年传承的秘方做成的,咱们自己在家也可以做家常版的茶叶蛋,好吃不难做。

茶叶蛋

取新鲜鸡蛋数枚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浸没鸡蛋,食盐一勺,酱油少许,八角茴香2-~3颗,茉莉花茶适量,五香粉少许,开大火烧开。开锅后即转小火以免鸡蛋破裂,以小火煮5分钟后将鸡蛋捞出,趁热放入冷水里浸泡1分钟,轻敲蛋壳至均匀开裂再放入煮蛋锅中浸泡2小时入味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五香粉的量不能太大,否则茶叶蛋会有苦涩的后味;第二,煮鸡蛋的时间不宜太长,7分钟刚刚好,否则蛋黄太干,蛋白发硬,影响口感。这条原则也适用于煮鸡蛋,7分钟煮出来的鸡蛋刚刚好,营养吸收也最佳;第三,卤好的鸡蛋每次吃之前可以加点儿卤汁在碗里同时加热,更加入味。

茶叶蛋香气四溢,味道鲜美,剥开蛋皮,蛋白表面被茶叶浸出好看的深色花纹,简简单单一个小小的鸡蛋,中国人都可以将其色、香、味俱全地呈现,简单而不平凡,常见却于细节处体现着无微不至,浓缩着隽永简单的生活味道。

鸡内金,最天然的消食片

前面我讲过,中国人对食材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处理方式——当某种食材的味道和口感不易于被人接受,但是又对人体有补益作用时,可以用鸡做介质来间接食用。比如说贝母有很好的止咳化痰的功效,但口感欠佳,为了吸收到贝母的营养,人们就让鸡吃完贝母,慢慢吸收贝母的药用成分,然后再吃鸡肉,这样间接吸收贝母的药用功效。再比如大文学家韩愈,用硫黄喂鸡,以此通过食用鸡肉获得硫黄壮阳的效果。这些都是需要人特意去让鸡去吃某样东西,然后通过食用鸡肉来吸收,但是养过鸡的人都知道,有一种“食物”我们人类不会吃,而鸡却离不开,这就是石头,这使得鸡的内脏具有了独特的药用功效。

鸡肫剖开后,把里边的一层硬皮剥下后阴干,就制成了临床上天天都要用到的鸡内金。鸡内金味甘性平无毒,除烦解热疗疮,消积化食,对治疗小儿积食、消化不良和成人患有的胆结石都特别有效。

民国时期,中医大家张锡纯对生内金的使用尤为独到,曾在留下的文字中记载过这样一个病例:对因为疳积脾胀导致饮食减少、面黄肌瘦的小儿,他用生内金细末90克,白面半斤,白糖适量,做成极薄的小饼烙至焦熟,做点心服用,短时间内就痊愈了。

鸡内金面饼

将5~6个阴干后的鸡内金用擀面杖或者石臼捣成细粉,混合在面粉里,做成面条或者烙饼食用。

我在临床上,常建议患者用这个办法,专治小儿食积、营养不良,对纳呆也有很好的作用。

还有一款内金粳米粥,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搭配使用。

内金粳米粥

准备生鸡内金10克,粳米60克,白砂糖10克(熬制时,若粳米的量增加,鸡内金的用量也要按比例增加)。先将鸡内金加适量水,用火煮半小时左右,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大米跟白砂糖一块熬煮成粥。

这款粥可早晚食用,有很好的消食开胃、健脾化食、增加食欲的功效。平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患者食用这个粥,疗效非常好。另外,女性朋友在月经不调或者患有妇科肿瘤疾病时,都可以用鸡内金来散结消瘀。如果在此粥中加入10克的百合,3~5克玫瑰,还能起到疏肝解郁、调整情绪的作用,使人心情保持愉快。

内金粳米百合玫瑰粥

生鸡内金10克,粳米60克,白砂糖10克,10克的百合,3~5克玫瑰。先将鸡内金加适量水,用火煮半小时左右,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米、白砂糖、百合、玫瑰一块熬煮成粥。

古人在验方当中,还常用鸡内金治疗小儿遗尿。

鸡内金治小儿遗尿方

鸡内金30克,焙干,研成细粉,每次吃上5克,早晚各一次,或者用30克的鸡内金,加上20克的鹿角霜共同熬水服用。

该方用的就是鸡内金固精缩尿、疏肝通经和鹿角霜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很多常年尿床的患者能够减少尿床的次数,坚持一段时间甚至可以治愈。

除了以上这几种方法,平时我们在家里偶尔做上一道盐水鸡肫,也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可调理肠胃功能。

盐水鸡肫

将鸡肫与适量花椒、姜、盐共煮,煮熟捞出后切片食用。

一次,我的一个做司机的朋友因为胃不舒服找我调治。那时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十分繁忙,经常开车围着京城来回转,一天要开上两三百公里的路程,吃饭很不规律,经常刚吃两口,有事马上扔下饭碗就得出发。这样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落下了胃疼的毛病。后来,我告诉他一个治胃病的方法:吃烤鸡肫。在那之后,他不管下班多晚,每天都到烧烤店去吃烤鸡肫,吃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胃疼的毛病就好了。

鸡内金还有通淋消石的功效。

鸡内金茶

生内金10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10克,煎水代茶饮。

鸡内金茶可起到清热利水、通淋排石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调理尿路结石、胆囊结石等结石症。

在使用鸡内金做食疗时要注意,一定要使用真正的鸡内金,鸭肫、鹅肫虽然外形和鸡内金相似,却不能起到鸡内金的药用功效,不能替代鸡内金入药,所以大家在购买时需要注意,市场内的药店购买的鸡内金,时而混有鸭和鹅的内金,用起来会大大减少药用效果,所以我建议在购买鸡内金时,选购生的鸡内金,较好分辨。

治痛经最妙当归羊肉汤

今年春节期间,我女儿从日本回来,惊奇地跟我说:“日本的女生真的都穿好少,大冬天的很多人还是短裙短袜,太耐寒了!”何止是日本,看看我们周围的年轻女孩子,也有不少一年四季都热衷于短裙的。短裙不是不能穿,但夏季有空调,秋冬天寒,很多女生可能因为穿衣不暖而导致身体虚寒,手脚冰冷。很多人可能没把手脚冰冷当成一回事儿,但对人的身体,尤其是女性来说,却是巨大的隐忧。

手脚冰冷和心脏血管有很大的关系,一旦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手脚冰冷的情形。阳虚畏寒身体冷。这里,我不仅要提醒女性朋友爱惜身体,注意防寒保暖,还要推荐一道驱寒温中的当归羊肉汤。

当归羊肉汤系药食同源,它既是常见的汉族药膳,也可作普通的家常菜品。这道汤温中补血、调经散寒,是治疗宫寒、不孕、痛经、手脚冰凉的良方。

当归补血调经,活血行滞,能增强羊肉的补虚温肝之力;生姜则温散,既可助羊肉散寒暖胃,又可辟除羊肉的膻味。三者合而为汤,温补肝血,散寒调经止痛,故而非常适用于经常痛经或体质虚寒的女性。古代医圣张仲景就常用此方治疗虚寒腹痛,张仲景提出,如寒多者,加重生姜的用量;痛多而呕者,可适量添加陈皮、白术。

这道汤功效强大,做法却非常简单、易于掌握。

当归羊肉汤

将羊肉洗净、切块,然后将生姜切片,在锅内略炒片刻,倒入羊肉块炒至血水干,铲起;再将其与当归一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开水,用武火煮沸,之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炖至羊肉烂熟即可食用。食用的时候既要喝汤,又要吃肉,如嫌汤中的肉味道淡,可以蘸点佐料来吃。

俗话说“美食要配美器,药疗不如食疗”。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又因为缺乏运动和疏于锻炼的缘故,女性常常容易有血虚寒凝、月经不调、推迟或血枯经闭、痛经、经期头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有的甚至形体消瘦、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怕冷等。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建议女性朋友多加注意,关爱自己的身体,在饮食当中加入当归羊肉汤,长期坚持,必有裨益。

食材、搭配皆重要,吃涮羊肉有大学问

亲朋好友相聚时,热腾腾地涮上一锅羊肉,好吃又热闹,是再欢喜不过的事情了。涮羊肉,也成了平日里最常见的羊肉吃法。饮食安全是当今社会人人关注的话题,那么,您知道涮羊肉如何吃、在哪儿吃、何时吃才最安全吗?

说到吃,原材料是第一关,就涮羊肉来说,选到放心的羊肉是关键。我建议大家在购买羊肉时,一定要去大型的农贸市场,或者有专业营业执照的鲜肉店,它们的肉一般不会有大问题。如果非要在外面吃羊肉怎么办呢?记住国家对少数民族是有优惠政策的,在爱吃羊肉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上,相对容易吃到地道的羊肉。比如在北京城区的牛街、东郊的常营、东北郊的康营等 ********* 聚集的地方,羊肉是比较有保证的。另外,您还可以去一些老字号的地道 ********* 餐馆,比如东来顺等。

而一些路边小摊贩贩卖的羊肉,我建议您不要吃,更不要贪图便宜。很多烤羊肉中都添加了香味素,让你打老远就闻着很香,吃着上瘾,但吃进去的是化学试剂,非常伤身。古人有一句话,为嘴伤身体。我们天天劳作就是为了生存,玩命工作玩命上班,所以在吃的时候一定要下功夫,一定要找最精的最好的地方去吃,或者把好的食材买回家,自己动手,放心安全。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吃喝大事都无暇顾及,不也就失去了活着的价值了吗?“民以食为天”,虽说不能为了吃而吃,可吃毕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不吃点好的呢?

而对涮羊肉来说,选对了羊肉还只是一半。什么人,在什么季节什么环境吃,是非常有讲究的一件事情。

隆冬时节,热腾腾的涮肉能让人立马忘却门外的寒冷,周身暖和起来,确是驱寒的良品。但实际上,体质偏热的人却不宜多食,尤其不能喝涮肉的汤,因为肉汤里面含有大量的嘌呤,吃完之后很容易造成痛风。此外,吃涮羊肉的时候,尽量不要喝啤酒,尤其是冰啤酒。啤酒本身就是嘌呤含量高的一种饮料,容易引发痛风,而且冰啤酒还会使人的脾胃的功能下降。吃涮肉本来是一件乐事,但不注意吃法,损害了健康,就得不偿失了。

那是不是一年四季都适合吃涮肉呢?在我国河南、山东等地,的确至今还保留着夏至喝羊汤的习惯,有些地区,甚至从夏至一直喝到三伏。人们在外面搭一个太阳棚,坐在里面喝一碗热热的羊汤,羊汤下肚汗马上就出来了,体内的寒气也清出来了。这是一种春夏养阳的方法,能够预防很多因寒邪导致的疾病。

按照中医理论,人真正受寒大多是在夏天,因为冬天冷,大家都知道多穿衣服保暖,也不吃太多寒凉的食物。但在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心生烦躁,喜入清凉之境,往往都有贪凉的念头,喝冰凉的饮料,吃太多冰品。夏天身上拔罐的人多,冬天很少,因为冬天毛孔都是紧缩的,不容易受寒,而夏天毛孔都是打开的,很容易受凉。所以夏天吃涮羊肉可养阳。

但需要切记的是,一定不可在冷气屋中吃涮肉。如今家家户户都有空调,很多人爱在空调屋里吃涮肉,其实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空调虽可调节室温,但季节却不可改变,在凉爽的屋子里吃涮羊肉,易导致人身体里外失去平衡。

即便是最普通的涮羊肉,也有好多饮食技巧需要掌握!食物质地性能有差异,还得食者匠心独到,方能解馋又养生。

大虾壮阳,毛虾补钙

一提到海鲜,有两员大将一定会率先映入人们脑海,那就是——虾和蟹。中国地域宽广,江河湖海众多,盛产各式各样的虾与蟹。每逢过年过节,改善中国人伙食的除了鱼和肉外,绝对离不开这两款鲜味,尤其对占据地理优势的人民,更是顿顿不可少。不管人们是在家中大快朵颐,还是在餐馆里细细品味,虾和蟹都是人们在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与津津乐道的话题。虾与蟹虽都属于水产,却有着极为不一样的属性。如今,虾已是普通家庭菜篮子里的常见之物了。但过去年代却有不少关于虾的“绯闻”。

一是“出门千里不吃大虾”,为什么呢?因为虾确实有很好的壮阳作用,古人为了防止远行之人出轨,便有了这么一说。如今听来虽是笑谈,却也不无道理。二是“虾有小毒”,记载于《海药本草》中。实际上,虾并非真的有毒性,只是它们常年活动于水面上层,靠吃一些浮游生物生活,所以其性属阳,有热性。

而今天,说起虾的营养价值,“大虾壮阳,小虾补钙”这句话最准确而又简单不过了。

大虾壮阳。虾味甘性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化瘀解毒、益气滋阳、通络止痛、开胃化痰等功效。适宜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乳汁不通、筋骨疼痛、手足抽搐、全身瘙痒、皮肤溃疡、身体虚弱和神经衰弱等的病人食用。

小虾补钙。小虾皮素有“钙库”之称,这项功效是其他任何食物比拟不了的。虾皮的原材料毛虾是我国海产虾类中产量最大的一种,虽不作主菜,却也深受人们喜爱。虾皮经济实惠,我们平时做汤、拌凉菜、蒸鸡蛋、包饺子时均可酌情加入调味,使菜味道鲜美。

凉拌虾皮本身就是一道既下饭又简单的菜肴,将小茴香洗净切末,上面撒一把虾皮,混在一起拌均匀,加入适当调料,就可直接食用了。这道菜保留了虾皮最纯真的营养,茴香暖丹田和胃,吃起来爽口又补钙、温阳,是一道性价比极高的小菜。

另外一道常见的家常菜是油焖大虾,主角是对虾,这道菜酸、甜、鲜,十分可口。这里也简要介绍做法。

油焖大虾

准备大虾6只、番茄酱3勺、黄酒3勺、糖2勺、生抽1勺、姜片、葱片、盐、香油各适量。在做虾时要提前将虾洗净,用剪刀在虾背部剖开约1公分的口,除去虾线,抹干水分。

开炒前先将锅中倒入适量食用油烧热,下姜片煸出香味,再将处理好的虾放入锅中,一面煎红后翻面煎另一面至发红,然后倒入黄酒并立即加锅盖,让酒气在锅内蒸发,从而更好地去掉虾的腥味。半分钟后,即可开锅盖撒入葱片,加番茄酱、少许清水、糖、盐,并用筷子轻轻逐只翻动锅内大虾,以便让虾更好地与调料融合、入味。待锅内汤汁基本收干时,淋上少许香油即可出锅。

做这道菜时最好选用海虾,营养更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虾中含有丰富的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此外,虾体内还含有一种很重要的物质——虾青素,也就是虾皮表面呈红颜色的成分。日本大阪的科学家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因此它还被广泛地用在化妆品、食品添加以及药品中。

第11页 :第五章 百姓餐桌上的美味素食

第五章 百姓餐桌上的美味素食

豆腐,避免水土不服的保底菜

俗话说“入乡随俗”,强调的就是对一个地方风土人情的尊敬和对当地人的善意,是摒弃了个人姿态的敬意表达。但是,“入乡随俗”很多时候靠的不仅是心情,还要有适应能力强的身体。

我经常外出旅行,也常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水土不服是旅行中最常见的病症,当一个人从长期生活的环境换到另一个环境,容易产生旅途疲劳;或者不适应这个地方的水或者当地土壤养育出来的食物,因而导致脾胃不适。水土不服很麻烦,会导致恶心、呕吐、大便不正常或皮疹等一系列症状。这可怎么办呢?在我看来,关键在于调理脾胃。

旅行中如何把脾胃调得适合他乡水土呢?这一来二去的经验告诉我,每到一处,先品尝当地的豆腐,就不会错。因为豆腐质地柔软,对肠胃没有刺激性,易于人体吸收,或许别的食物吃下去都可能伤害脾胃,但唯独豆腐不会。古人云:“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五谷都是养人的,但没有豆子就会失去平衡。由此可见,豆子可以调和各种食物,而豆腐乃是豆子的精华凝结而成,所以更是调和各种食物的佳品。

在中国,各地豆腐的风格差异在于不同的水土特质和制作工艺。选用当地土生的豆子和当地的水做成的豆腐,吃下去,一方面可以调和当地的饮食,另一方面也正好可使肠胃在不受伤害的情况下逐渐适应当地水土。所以到各地品尝豆腐,不仅是尝鲜,还要让它为我们的肠胃开路,为我们的他乡之游的饮食做铺垫。

当然出门在外,遇到美食还是要有所控制,切不可肉山酒海,暴饮暴食。否则每一次出游,都是对我们肠胃的无情摧残。然而无论何时何地,多吃些素朴白净的豆腐对旅途中的人来说,都不是坏事。适应一方水土的窍门就是这样简单,妙食豆腐,其实包含着平稳过渡、适可而止的大智慧。

萝卜就热茶,大夫不找碴儿

有句老话说,“大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地爬”。

初看这句话,很多人都会觉得萝卜和茶是“相克”的,因此配在一起吃会产生不好的副作用,让医生无法下手。实则不然,萝卜和茶就像一对配合非常默契的好兄弟,在一起能够更好发挥各自的长处。在寒冬时节,吃点萝卜喝点热茶,可以消除人体中由夏至秋积聚的毒热之气,食之使人神清气爽,身康体健,不再需要大夫,医生可以下岗了。

萝卜生者性凉味甘辛,熟者性温味甘,具有通气行气、宽胸舒膈、健胃消食、清热化痰、除燥生津、解毒散瘀等功能。《本草纲目》中就对萝卜赞赏有加,称之为“蔬中最有益者”。冬季人们习惯进补而活动减少,体内易生热生痰。此时食用萝卜,可以消谷食、去痰癖、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之气。吃萝卜时宜配以补益食品,如羊肉、猪肉、鸡肉等,可减其滋腻,帮助消化。

茶则是中国上千年的传统饮品,具有生津止咳、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消食止泻、清心提神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心烦口渴、积食痰滞、头痛目昏、烦躁不安、多睡善寐等病症。

由于这两种食物都有清热去燥的功效,可以去除冬季因饮食肥腻积郁的“火气”,并有理气通畅的作用,因此搭配食用不仅可以相得益彰,还不至于因过凉导致腹泻,是极佳的冬季饮品。

冬天,以红茶或花茶为宜,例如祁红滇红普洱以及茉莉花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需要特别提醒,脾胃虚寒、大便溏薄,以及失眠者,则应慎食萝卜和茶饮。

小儿退烧退疹,香菜擦身胜白酒

香菜的嫩芽和种子都有很好的健胃消食、发汗透疹功效,香菜籽还可以提炼出芳香油。在民间,香菜治疗用得最多的是发汗透疹。小孩麻疹出不来,高烧烧不透,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找来一些香菜,把硬根去掉,用香菜梗蘸温水,在孩子身上不断来回擦搓,一般在前胸、后背、手心和脚心这些位置重点搓,慢慢地疹子就出透了。疹子出来以后,退热解心,小孩就舒服了。

现在城市里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土方子,不实用了,实际上这些小偏方看似很简单,却蕴含着很高深的智慧,只是现在的科学还不能解释自然界的所有奇妙现象。中国古人提倡寻求天人之理、格物致知,一定是有其渊源和道理的。

香菜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它导内热,人体里的瘀热通过它的刺激,可以发散出来。再加上香菜梗中汁液多,水分含量高达90%,汁液里面含有芳香成分,可以帮助毛皮打开,将热邪散出来。因此,用香菜揉搓身体帮助退烧退疹不是没有缘由的。

香菜在我们家里也起了大作用。那是在2003年非典时期,正是非典闹得最严重时期,我女儿的学校发来通知,说从明天开始学校停课。当天晚上,本来很高兴的女儿突然发起了高烧还伴有咳嗽。我一量她体温,竟然39.5℃,我心里十分害怕,心想:这不会是在学校传染上“非典”了吧!这个时候,家里人产生了分歧,家中没有预备退烧药,那到底是上医院还是在家呢?

关键时刻,我下决心说:“不能去医院!上医院就算不是‘非典’也得被传染成‘非典’了。”那怎么办?孩子的症状越来越可疑,咳嗽还伴随着恶心。我稍微定了定神,把她抱到卫生间,点揉她的章门穴,进行催吐,吐出一些痰涎后,咳嗽恶心顿时缓解了很多,按压了一会儿,她说感觉舒服一点了,但还是发烧。我突然想起了香菜退烧的老方子,于是为她预备了些白开水,去厨房,找了两根香菜,掐掉根,用香菜梗在她的后背上搓,每20分钟后,喂她喝口水,就这样反复搓了将近一个小时,她的高热才一点一点退了下来。

日后想起这件事,还觉得惊魂未定又惊吓一场。幸亏家中常备香菜,更感激平日里积累的一个小方子。看来平日中不起眼的一点小知识,在关键时刻反而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我们更加不可小看古人的经验与智慧了。

有种带肉味的蔬菜叫鱼腥草,能清肺热

带有辛香味道的蔬菜并不少见,但带着肉类中常见的腥味儿的蔬菜却有些稀奇。《名医别录》中写道:“生湿地,山谷阴处亦能蔓生,叶如荞麦而肥,茎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关中谓之菹菜,叶有腥气,故俗称:鱼腥草。”这短短数语,就介绍了这种独特的植物——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截儿根、猪鼻拱等,客家话称之狗贴耳,是一种具有腥味的草本植物。鱼腥草喜湿,常见于河边、水塘边上,因此主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其最大的特点,莫过于浓烈的鱼腥味儿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味道,人们对于鱼腥草的态度异常分明,有人极喜欢,甚至馋这一口;也有人极恶,闻着就觉得恶心。但真正喜欢鱼腥草的味道的人会知道,这种植物不仅仅是带着腥味的一团,它的茎茎叶叶也是十分分明而各有特色。鱼腥草叶子带一点酸味,而根茎则更有口感,却没有酸甜的感觉。

因为生长环境的缘故,鱼腥草更多地出现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餐桌上,常常是凉拌食用,当作一剂良好的口感转换物。但也有一些地方的人们将其切成碎末,做作料用,加入菜肴中而食。

而鱼腥草的另一大用处,则在医药之中。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其入药历史已经有上千年。

鱼腥草最突出的功能是清肺热,因而是养肺的最佳食物之一,它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中医认为,鱼腥草入药味辛、性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的功效。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也表明,鱼腥草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鱼腥草还擅长与其他原料搭配。例如,鱼腥草搭配芦根、桔梗、瓜萎等可治肺脓疡;搭配黄芩、贝母等可疗肺热咳嗽;搭配野菊花、蒲公英、金银花等可治热毒疮疡;搭配车前子、白茅根、海金砂等可治湿热淋症;搭配黄连、白头翁、白芍、黄芩等可治湿热痢疾,也可用鲜品外敷用以治疗热毒疮疡症。真是药材里难得的好“伴侣”。

鱼腥草真是蔬菜里特色鲜明的一道菜了,爱者极爱,恶者极恶。不过,作为一味清肺养肺的好药材和诸多方子的好配料,鱼腥草又自在地惹人珍惜。

养肺食疗方:凉拌鱼腥草

春来流水问青山,气温上升,大地回春,人们的倦怠感渐渐退去,又到了各类蔬菜野菜纷纷上桌的时候。在五花八门的蔬菜种类中,鱼腥草算是十分个性的一位。南方的人们若有喜欢农家乐的,还能去周边寻觅一下,说不定能当场扯到鱼腥草,刚好下饭。

不过说起鱼腥草的做法,我最喜欢的是凉拌,因为做法简单、易食,有益于身体。不光凉拌,做鱼腥草的所有办法当中,大概清洁的过程是最烦琐的。因为鱼腥草的根茎上长有长长的须根,还夹杂着水中的泥沙,处理起来比较费事。我们一般首先要将其须根掐去,只留下嫩白根及叶片。并用清水多洗几遍,彻底去除泥沙,再用冷水浸泡约十分钟。

凉拌鱼腥草

鱼腥草洗净,焯一下,捞出、控干水分,切段待用。

准备拌料。先将干辣椒切成段,放入温油中炸至酥脆,发出香味,然后连油一块倒入碗中待用。依据个人口味加入盐、酱油、白糖、醋、鸡精、红油、花椒面;最后再淋上炸好的辣椒油拌匀,一道凉拌鱼腥草就完成了。

第12页 :

因为鱼腥草的特性和调味料的缘故,这道凉拌菜的特点可谓是集齐了麻、辣、酸、甜、香几种口味,其间悠悠升腾起鱼腥草淡淡的腥味儿,极是清淡爽口。只要有喜欢吃的人在桌上,不一小会儿就能见盘底了。

诚然,在春夏日子里,这样的凉拌小菜并不少见,但像鱼腥草这样药食同源的菜品却十分难得。如此说来,这道菜另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保健功效了。

在中医里,人的肺脏属阴,当患有肺痨时咳出的痰就是腥臭味的。而腥的东西入肺,当感受到身体的这种味道时,便可以用大量的鱼腥草来调理。鱼腥草可清肺热、消炎化脓,并治疗因肺热导致的其他疾病。

我曾遇到过一位病患,他儿时曾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成天一瓶盖一瓶盖地吃药,像个药罐子,却总不见好。他父亲偶然发现了鱼腥草的方子后,便尝试着隔三差五凉拌鱼腥草,并让他大量食用。一开始,这小伙子觉得腥味太重,难以下咽。但比起病症的困扰,一点腥味实在不算什么,便坚持服用。

有趣的是,在这慢慢适应的过程中,他竟然喜欢上了鱼腥草的味道,吃着就停不下来,这样一直吃了十余年。他时常过来看我,却再也不提他支气管炎的事儿。而且每逢秋冬季节,他都会提前食用这道食疗药膳,连肺部感染的感冒情况也很少出现了。

不过,我们自己买鱼腥草时,应该挑选那种连叶带根茎的,因为鱼腥草真正有劲的地方还是在根茎上,其清肺的作用最强。

如果享用可口小菜的同时,连宿疾也给治愈了,真是人与食物关系中最美妙的故事。

心血管病食疗方:首选木耳猪肉汤

前面说木耳和肉类搭配更佳,而在这肉类当中,比较普遍的选择是猪肉,现在流行的很多关于木耳的偏方中,就有一道木耳猪肉汤。

木耳猪肉汤

准备黑木耳100克,用冷水发好,猪肉200克,干圆红枣五个,煮水,不加任何调料,熟了后起锅即可。然后再连肉带木耳红枣、连汤带水一并食用。

很多朋友会拿这个偏方来问我,是不是真有效。我们从中医角度来分析一下,猪肉咸寒,红枣味甘温中补气,木耳性寒。寒咸有软坚通下的作用,如果心脏病患者长期大便干燥、口干舌燥,使用这个方子确实会有一定作用。

中医常讲,九种心痛,痛在胃脘。其实,很多心脏问题和肠胃有着很重要的关联,所以有经验的中医调理心脏问题时,常常会从肠胃系统入手。这个偏方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滋阴通便功效好,对于大便不通所导致的冠心病,这个偏方非常有效。

我曾经遇到这样的实例。有个人准备在美国做心脏搭桥手术了,但后来遇到一个懂食疗的人,就先照着这个方子吃着,没想到一段时间之后,身体各方面症状都得到缓解。做手术之前再一检查,发现手术已经完全不必要了,就此免去了一刀。后来分析,这个病人有长期的便秘,这个方子使他体内通畅,由此导致的病症便也减轻了。

但千万要注意的是,对于因大便溏泄导致的病症,这就是个致命的方子。也就是西方那句谚语说的“别人的蜜糖可能是你的毒药”,中医辨证施治非常关键,千万不能拿着一个网传的方子就随意使用。

现在环境问题非常引人关注,尤其是空气质量每况愈下的状况下,木耳被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润肺和软化血管的功效。但实际上,我认为这两种所谓的功效都非常牵强,有的可能只是商家为了捕捉市场需求而生造的概念。其实,木耳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通便。

人的排便如果保证天天正常、通畅,血管是不会硬化的。过去,人们多食粗茶淡饭、五谷杂粮,很少有便秘的问题,血管硬化等等也就无从谈起。而今天,人们动不动就被认定为血脂高,甘油三酯高,最根本的都在于排便不够通畅。如果将宿便排出,把体内堆积的杂脏毒素都清理出来了,人体自然健康。

而木耳最大的功效,也就在这里。

通便两大招:红糖芥末配木耳

民间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叫“便秘是百病之源”,虽然俗,也或许带有夸张的成分,但道理是对的。对于现代很多人来说,怎么保证肠道通畅,是一个非常伤脑筋却又十分关键的问题。

在这个方面,木耳可谓是大有发挥的空间。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两种简单的日常吃食,对润肠通便,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第一道叫作红糖木耳。这是我的老师胡海牙先生常用的一种吃法,简单又爽快。怎么操作呢?

红糖木耳

木耳发好,然后加水炖烂,煮上一大锅,等吃的时候加点儿红糖,连糖带水一起吃。

煮熟煮烂的木耳其实口感是非常不错的,加上一点红糖,木质里长出来的菌类立马带着淡淡的甜味,也算得上一道可口的甜品。

红糖本身甘淡入脾,跟木耳搭配能够去掉木耳的浊气,而木耳本身就是通便的,作用自然不用多说。老先生基本每一个礼拜煮上一锅,一锅能吃两天,长期坚持,保证大便通畅。先生讲过一个观点,我认为很有道理。他说,人有三件大事儿:吃、拉和睡,只有吃得进,拉得出,睡得着,才有好身体。

另一道叫作芥末汁蘸木耳。这道菜也非常简单,基本只需要两步即可完成。

芥末汁蘸木耳

配芥末汁,将食醋、白糖、芥末和味精等调料搭配,或根据个人口味作一些原料与分量都增减。发泡木耳,将木耳泡开泡软后,用开水焯一下,控干水分装盘即可。

等到吃的时候,一片木耳,一口芥末汁,蘸着就好吃。因为酸甜清新,所以这道菜非常适合餐前开胃。

那么芥末和木耳的搭配妙在哪里呢?芥末辛辣微温,可以有效中和木耳的寒性,这二者的搭配是一寒一热,一个通下一个蹿上,非常利于肠道通畅。

我有一些曾经住在乡村的朋友,常常给我们讲小时候的故事。那些个小孩子们是山沟沟树林里无所不往,就在那些自然干枯了的构树、桐树和榕树等树枝干上,常常能见着些木耳,一场雨后更是冒出一大片。那个时候,大伙儿之间甚至还明白暗地里开展竞争,为了能多带些新鲜的好木耳回家,回去让弟弟妹妹们好生崇拜。

今天,人们住进城市高楼,这种寻觅与采摘木耳的趣味经历是不会再有了,但依旧可以在菜市场里,挑选些新鲜的上好的木耳,感受来自大自然山林的气息,同时,还能解决自己或家人隐秘的身体问题呢!

四季特饮:荷叶减肥茶

在我看来,荷叶最大的特点就是清香。

夏天很多人去观赏荷花,但只要稍微注意一点,就会发现,只有荷叶绿油油完整地好看,荷花才出落得更加漂亮;没有好看的荷叶衬托,荷花是美不起来的。

而且,那些荷花园子里扑鼻而来的清香气息,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荷叶。荷花虽香,但没有一整个池塘的荷叶令空气清新起来,荷塘的味道不会那么美妙得沁人心脾。

现在非常流行的荷叶进厨房的做法,其实就是取了荷叶的芳香气息。不管是荷叶包饭还是荷叶蒸鸡,都无非是要让荷叶的清新和芳香进入膳食,从而为食物增添一抹好闻的气息。我们很多时候吃东西,其实吃的并不是食物,而是吃了个“香”,这种怡人的气息,会吸引你去享受气息下的美味。

荷叶泡茶,是同样的道理。

荷叶本身味苦辛微涩,并不是一味口感好的茶饮,之所以那么受欢迎,我认为跟荷叶自带的芳香脱不了关系。泡好凉凉后的荷叶茶,悠悠地升腾起一股自然的新鲜气息,闻之心旷神怡,若是小呷一口,则仿佛要将整个自然的味道吸入肺腑之中,岂不是件快乐的事情。

当然,荷叶茶更实际的好处,来源于荷叶减肥轻身的功效。按照中医理论,荷叶性味寒凉,归心、肝、脾经,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它对治疗暑热烦渴、头痛眩晕、水肿、食少腹胀、产后恶露不净等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希望通过荷叶来减肥轻身的人,我推荐陈皮荷叶茶。陈皮性温,具有化痰理气的功效,与荷叶搭配非常适合,可以有效地阻止人体多余脂肪的形成。

陈皮荷叶茶

选用10克干荷叶加3克陈皮,直接泡水喝即可。

平常血脂高,肥胖的人若坚持饮用,减肥效果会十分显著。我曾有一位病患,用此方连续喝了一个月,体重掉了10斤。

不过这道茶也要讲究饮用时间,应当在饭前半小时喝效果才最好。我也曾遇到过喝了茶却没有任何效果的病患,仔细一问,原来是喝的时间不对。而且,荷叶因为性寒凉,所以伤脾胃,若是自己将其与其他食材搭配时,务必选择类似陈皮的温阳之物,以缓和其寒凉之性。

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减肥人群来说,这道陈皮荷叶茶是适宜四季饮用的。若是夏天,还能很好地消暑利湿,实乃饮品中之利器。

第13页 :第六章 厨房里的调料罐

第六章 厨房里的调料罐

盐的百变功能

盐所带来的咸味是其他调味料所无法替代的,我们常常将其视作一种口味的惯性,或者是中国人对咸味的情有独钟。但盐的背后,实际也潜藏着巨大的营养价值。

从生理角度看,盐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盐的咸味,能刺激人的味觉,增加口腔唾液分泌,从而增进食欲,提高食物消化率。同时,盐也是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温作业的人由于出汗过多,需要补充含盐的饮料;吐泻过量的人,要输入生理盐水;大失血的人也要急饮温盐水等等。这些都是因为盐能起到维持人体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的作用。

中医认为,盐味咸性寒,入胃、肾、大肠、小肠经。有补心润燥、泻热通便、解毒引吐、滋阴凉血、消肿止痛、止痒的功效。对治疗心腹胀痛、胸中痰癖、二便不通、齿龈出血、喉痛、牙痛、各种疮肿,毒虫螫伤等症有很好的效果。盐性之寒与阴性之物搭配,阴极生阳,此时不能单纯从咸寒之性看待盐,通过阴阳转化,盐已转为温热之性。

有脱阳虚证,有四肢发冷、不省人事、小腹紧痛、冷汗气喘的患者,把粗盐炒热,放在布袋里,热敷脐下气海取暖,能驱寒止痛。天热喝点淡盐水,还可以防治大便不通、喉咙痛和腹痛。如果误食了有毒食物,喝点盐开水,可以解毒。如热水烫伤了皮肤,擦点盐(或酱油)可以减少疼痛。常用盐水擦洗皮肤,可使皮肤健康,增强抵抗力。

《神农本草》记载:“食盐宜脚气,洁齿、坚齿,治一切皮肤诸症。”用食盐和苏子根煎水洗脚,可以治脚气病。食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治疗牙龈出血,肿痛,方法是将2克食盐,溶入100毫升水中,混合成食盐水,用其漱口,方能缓解。

我曾经用一个以盐为主的方子医治过一位病患,她因为单位开会,久坐阴冷的礼堂导致大腿关节处肌肉相互粘连,猛地站起时拉伤了粘连的肌肉,疼得她坐也不是躺也不是,整宿睡不着觉,打针、理疗均不奏效,后来她女儿找到我,我告诉她,有一个经临床中医验证过的秘方十分奏效。

盐治肌肉粘连方

将一斤粗盐和120克小茴香、120克花椒,共同放在锅内炒热,炒热后用布包裹反复熨烫痛处,凉了再炒热,如此循环炒熨数回,炒熨过的药包不要抛弃,仍可使用,每日可做两次。

听了这个方法后她回去试验,结果三天后其母的疼痛即有显著好转,一周后,可卧床睡个安稳觉。

食盐对于食品的清洁保鲜也有很好的作用。蔬菜瓜果食用前,先将其浸泡在淡盐水中20分钟,能去除残存的农药、寄生虫卵,有杀灭病菌的作用。夏秋牛奶易变质,在牛奶中少加点盐,能使牛奶保鲜期延长。煎鱼前将鱼放在盐水中洗净,鱼就没有泥土和腥味。

但是,过量食用食盐会使人类患上很多种疾病。中国人食盐量普遍偏多,根据全国营养调查,我国从南到北食盐用量从12克到15克不等,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6克超了一倍还要多。

盐吃多了对人体有直接性伤害,特别是咳嗽消渴、水肿病人不宜食用,而高血压、肾脏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限制摄入量,最好用代盐(氯化钾)或无盐酱油代替食盐以促进食欲。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过量食盐还可导致白内障。所以我们必须对食盐控量食用,清淡为主,科学饮食。

还是那句话,盐虽好,不能多吃。

美容又抗癌,你不知道的酱油

如果仅仅将酱油视作改善口感的液体,那么,你就太小瞧这种源自中国人的酿造品了。

酱油内含丰富的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天然色素,还含有较多的有机酸、维生素及众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血压、促消化等多种保健功能。

例如酱油中的异黄酮可降低人体的胆固醇,减少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防止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还可减缓甚至阻止肿瘤的生长。亚洲国家妇女的乳腺癌发病率较低,而这类恶性肿瘤在美国则多见。专家分析,可能与亚洲妇女食用酱油量较欧美国家妇女高出30~50倍,吸收了较多的异黄酮有关。恶性肿瘤的生长需要依靠新血管输送养分,异黄酮能防止新的血管生成,从而使癌肿的生长受阻。

而且,酱油在烹饪中能产生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它有助于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其功效比常见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高十几倍。用一点点酱油所达到抑制自由基的效果,与一杯红葡萄酒相当。

不过,专家建议,在做菜时要出锅后放酱油,这样才能够将酱油中有效的氨基酸和营养成分保留。

酱油的作用不仅如此。因为主要原料是大豆,酱油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降低人体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并能产生防癌抗癌的效果。

曾经有报道称,日本人胃癌发病率低,并解释这是日本人爱吃酱油的缘故。后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报告肯定了这一说法。科研人员给老鼠喂致癌物亚硝酸盐,同时又喂酱油,结果发现酱油吃得越多的老鼠,患胃癌的概率越低。

不过,产生这些功效的前提是食用品质佳的酱油,这就涉及如何鉴别与挑选了。有一个口诀叫:一看二摇三品。

一看是指看工艺和颜色。看工艺就看是酿造还是配制酱油。采用传统工艺的酿造酱油风味较好、含盐量较高,采用速酿工艺的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含盐量较低,且一般添加剂偏多。正常的酱油色应为红褐色,品质好的颜色会稍深一些,但如果酱油颜色太深了,则表明其中添加了焦糖色,香气、滋味会差一些,这类酱油仅仅适合红烧用。

二摇是指摇动瓶子。好酱油摇起来会起很多的泡沫,不易散去,且有明显的挂壁性。同时,我们也可贴着瓶口闻味道,好酱油往往有一股浓烈的酱香味,而劣质酱油摇动只有少量泡沫,并且容易散去。

三品是指尝滋味或品滋味。好的酱油尝起来味道鲜美,劣质酱油尝起来有些苦和涩。

一般情况下,通过一看二摇三品的办法,我们就能购买到质量放心的酱油产品,从而享受酱油的益处。

体面又讲究的大蒜吃法

在中国,大蒜以山东的较为出名,而真正吃对了蒜的营养价值的,也属山东人——因为他们生吃。

为什么呢?因为大蒜既怕热,又怕咸,遇热或遇咸都会失去部分活性,所以宜生吃。生吃大蒜,不是剥开一瓣直接吃,这样,除了取其辛辣味外没有获得更多营养。一定要把蒜切成片,10~15分钟后再吃,让大蒜通过空气氧化产生对人体有利的大蒜素。

大蒜素有杀菌的作用,在流行腹泻的季节里,我们外出游玩在外吃饭,有时难免会遇上条件不佳的餐馆,这时生吃上两头大蒜,能起到很好的杀菌作用,预防腹泻。所以我经常在外出时随身带两头大蒜,以防不时之需。

但如果已经开始拉肚子,再吃大蒜效果就差了,这时可以把大蒜捣成汁,加点儿白糖食用,虽然比较难吃,但可以止泻。在夏天,大家都爱在路边吃烧烤,建议在吃烧烤时最好点一份烤大蒜,烤过的大蒜不像生蒜味道辛辣,口感更绵柔可口,却也能起到杀菌作用。

虽然大蒜有很多的药用功效,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大蒜。民间有传言“葱辣眼睛,蒜辣心”,就是说蒜吃多了心里难受。所以大蒜虽然好,但生食也不宜过多,尤其身体阴虚火旺,比如面红、午后低热、口干便秘、烦热,胃溃疡、慢性胃炎者要忌食,且一定不要跟蜂蜜一起吃。

而且中医认为,长期大量地食用大蒜会“伤肝损眼”,因此眼病患者吃大蒜要慎重。特别是身体差、气血虚弱的病人更应注意,否则时间长了会出现视力下降、耳鸣、头重脚轻、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不过生活中,很多人怕吃大蒜,其实怕的是口中久久不散的蒜臭味。但幸亏我们身边一些常见的东西,都是大蒜味的“克星”,不妨一试。吃大蒜后嚼上一口茶叶会很有效地缓解口中的异味,当然了,从事服务行业及窗口的营业人员就不要吃蒜了,以免饱了口福,丢了幸福。

此外,还有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也能减轻蒜味。比如,吃了大蒜后,嚼一些花生仁、核桃仁或杏仁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让蒜中的辛辣素“硫化丙烯”与蛋白质结合,就可以使口中的蒜味去除;用醋或酒漱口也能减轻大蒜的味道。

看到这里,读者朋友应该懂得怎么将蒜吃得营养又体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