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文丨炎海y@bigfun社区

关于人工智能(AI)的设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伴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崛起,计算机科学家开始把目光放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也就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的学科,后来的众多影视作品也开始探讨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与意义,在科幻作品发展历程上,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渐渐也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主题,我们这一次要解读的经典电影《人工智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品。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1张

早在上个世纪初,众多的文学创作者已经开始了对机器人题材的思考,比如阿西莫多的《机器人系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和以往不同,文学家和其他艺术家逐渐开始思考机器人所存在的意义,和机器人是否可以取代人类等深刻命题。从这一时期开始,创作者开始把机器人放在和人类相同的地位进行创作,甚至出现了以机器人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到了世纪末,机器人题材伴随着蒸汽朋克等风格作品的海量出现,已经成为科幻作品中的重要分支,这个时候电影《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算得上是对于上世纪所以机器人作品的总结,以及本世纪人工智能题材的样板,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作品。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2张

作品将世界观放在了遥远的未来,造梦大师斯皮尔伯格把人类文明引导向一个科技极端发达,温室效应严重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机器人作为重要的劳动工具并在人类世界得到广泛使用。作品开篇的工作会议上,一个女性职员将作品的主要命题直接抛出。当上司为自己的儿童机器人计划滔滔不绝时(高层计划制造儿童机器人来应对成年人对于子女的需求),这个女性职员说道:“如果机器人是爱人的,那么人类是否应该回报机器人以平等的爱?”这个问题贯穿了作品的始终,我们这里不先回答这个终极问题,来发掘故事本身。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3张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4张

实际上《人工智能》的故事并不复杂,妻子因为儿子身患绝症而无比悲痛,所以丈夫便把最新的儿童机器人拿来试用,这位机器人也就是我们的主人公大卫。大卫在程序上被设定要义无反顾的爱着自己的母亲,但因为自己是机器人的缘故,父母并没有像爱着自己的亲生儿子那样给予大卫温暖,自己是机器人的身份也让大卫陷入了重重的自我怀疑。就在这时,本来身患绝症的儿子被意外治愈,原本地位不高的大卫显得更加尴尬,在某日被父母遗弃后,开始了寻找自我的旅程。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5张

如果没看过原片的同学可能以为我在描述一个迪士尼式的童话故事,然而这样的童话故事却被斯皮尔伯格拍出了暗黑风格,以蓝光为主的冰冷色调,加上大量的恐怖片拍摄手法让作品的影调风格显得极其诡异。小时候在中央六台看过的同学一定是当成惊悚片来看的,事实上也是如此,导演的意图十分明显,对于主人公大卫来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无比诡异和单调的,作为一个从小没有被爱过的孩子,他眼中的世界难道不是无比冰冷而又漆黑的吗?而且最初在妻子收拾房间时,大卫像鬼影一般的来回出现,作为孩子的他把这当成捉迷藏的游戏,但在妻子的视角里和观众是一致的,所有人对于机器人都保持着一定的戒心,这也是人类这个种族自带的心理防御。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6张

作为主人公的大卫被导演塑造的极为立体,刚开始出场大卫和普通机器人毫无区别,我们可以理解为没有心的人工智能。在几天的相处过程中,也许是源于对于以前孩子的思念,或许是作为丧子止痛的为慰籍,妻子莫妮卡选择成为大卫的母亲,输入代码后大卫的“爱”被唤醒,在程序的设置下大卫将义无反顾的爱着自己的母亲,但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说大卫真的和人类毫无差别了吗?答案一定是NO,此时的大卫仍然只能作为一个机器人,他没有办法感受到人类的感情,也没有办法理解情感是什么?甚至它并不能知道自己的“爱”到底是什么?这样的机器人只能作为原来孩子的替代品,既不能得到家人的好感,也不能得到自己的答案。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7张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开始思考大卫的心里成长曲线,来看看大卫是怎样一步步成长的。大卫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那便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在被输入代码后,大卫其实心里也明白,即使自己无条件的爱着父母,家人也并没有完全接受自己,从眼神到行为举止,每一个表情都在透露着“因为你是机器人,所以我们得保持距离”的含义。在马丁(之前得了绝症的小孩)苏醒之后,真正的亲生孩子回到了父母身边,这种隔离感或者说两个物种之间真正的距离感开始愈发强烈,导演这里采用了故事匹诺曹中的蓝仙子作为叙事符号,在匹诺曹的故事中,蓝仙子让匹诺曹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类,这里对应着大卫的原生诉求。在大为的意识里,如果自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人类,那么自己的家人就可以接纳自己,给予自己等同的爱。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8张

如果是看过电影的小伙伴,大家可以思考,大卫最后真的变成人类了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的个人理解是大卫变成了人,可能这里有同学要反驳,说你骗人,最后这个小男孩根本没有变成人类,他到死也只是个人工智能。我这里指的变成人并不是物理上变成人类,而是拥有了人类的情感,拥有了人的心。电影的整个历程,可以说是小男孩大卫的成长史,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情节点让人工智能大卫成为了小男孩大卫。比如吃菠菜那一段剧情,马丁故意在大卫面前吃菠菜是为了挑衅大卫,意思是说:“你不可能和我们一样,你永远是个机器人,不可能像人类感受生活”。大卫在这里第一次觉醒了嫉妒感,此时的他并不像一个冷血的机器人,他也想得到认可,所以他赌气一样的吃东西,来表示自己也可以(实际上不行)。被自己母亲遗弃时,大卫第一次品尝到了沮丧和不安,被机器贩子抓到时,大卫感受到了濒临死亡的惊恐,这一切的冒险历程都是大卫人性的催化剂。当最后他走出象牙塔,一步一步走回自己的原生地时,大卫已经和之前的自己截然不同,他可以感受到忧郁,他可以感受到恐惧,他可以感受到喜悦,他也可以感受到愤怒,他几乎已经可以作为一个人而存在。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9张

我们分析到这里,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来,本田的另外一个主旨是讲述作为机器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作品里有一个角色叫裘花(乔),这个角色象征着欲望,他在红灯区里出场,制造出来的意义是为了取悦女性,在后半段电影中作为大卫唯一的朋友与其相伴。可以说乔是整部电影里唯一看透了人类的机器人,或者说他理清了机器人和人类的关系,在人类的意识中,机器人只能作为人类的工具,乔明白自己的地位,也知道这一切想改变毫无可能,但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自己可以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所以当大卫表达出自己的欲望后(想要变成人类),乔明白这样做毫无意义,但还是帮助大卫寻找传说中的蓝仙子。乔希望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大多数的机器人被制造出来只是为了服务人类,而大卫渐渐拥有了自己的自我意识,他不是为了服务自己的父母,而是想要得到彼此的爱,这种观念感化了乔,在遇到了大卫后,乔的立场发生了变化,他第一次不是为了人类而活着,所以当他最后谢幕时,他喊出了两个单词“I am”(我存在)“I was”(我存在过),大卫的历程就是自己存在过的证明。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10张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11张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无论是大卫也好,还是乔也好,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个体价值。大卫在片中不止一次说到,我是独一无二的。实际上大卫害怕自己真的只是一个量产机器人,随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代替,那么这样以来他也没有了存活的意义,随便任何一个机器人都可以代替的机器人是不可能成为人类的,这样的想法驱动他寻找自己心中的蓝仙子,但他最后看到另外一个自己时,他长期以来的梦想破灭了,自己的个体价值被无情的毁灭,所以大卫发飙了,这是大卫第一次品尝到了愤怒,在实验者看来大卫成功了,大卫获得了七情六欲,得到了喜怒哀乐,他可以作为一个人而存在,所以造物主们惊喜的跳出来惊叹着自己的杰作,但是对于大卫自己来说,自己已经走上了绝路,那些所谓的造物主仍然把这一切看成了一种高级机器人的自我变革,对于大卫自己来说,这一切不值得自己留恋,所以他选择从高楼跳下。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12张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13张

这就是影片高明一点,成为一个人不仅仅是代表它他要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小动物也有喜怒哀乐,可小动物永远不是人,人需要的是更高的诉求,人类是复杂的生物,仅仅拥有简单的诉求和情绪的波动并不代表有了人性。在马斯洛需求层中,大卫还缺乏最后一层,也就是最后的自我实现,他需要让自己成为人。所以当他在深海中发现了那座蓝仙子像后,他选择了祈祷,用坚定的信念来包裹自己,不顾时间的流逝,当沧海桑田,蓝仙子已化烂柯人,这个时候的大卫在外星人的帮助下终于让自己和母亲再次见面,这个时候的大卫终于得到了母亲的认可,也可以说大卫得到了自我实现,此时的大卫才终于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14张

我们在这里先说一下母亲的问题,这里的母亲实际上作为一个矛盾的混合体,和其他人不同,作为大卫的母亲她并不是完全将大卫当成一个外人,她在心里仍然是爱着大卫的,她愿意将大为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但是在内心深处,大卫的真实身份又让自己有所顾忌,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机器人孩子真的可以代替自己的亲儿子吗?实际上,在一开始母亲就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起初丈夫将大卫带回家时,母亲就是持反对意见,他反对的原因一定不是家里多添了一张嘴,实际上她把这当成自己对于亲生儿子的背叛,而这个孩子始终也无法代替自己的亲生孩子,所以最后当自己的孩子受到危险时,她也只能忍痛割爱,把大卫带到荒野里遗弃。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引申一下这个问题,那就是机器人真的可以代替人类吗?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15张

这里说的代替并不指的是作为物种统治力上的代替,我们先把这个问题缩小化,然后去反思开头提出的问题,当最早科学家在探讨要研究儿童型机器人时,那个女研究员提出来:“如果机器人是爱人的,那么人是否应该回报以等同的爱?”在当时上司是这样回应的:“上帝是为了爱亚当才创造他的吗?”这里的上司实际上还抱有造物主式的思想,把人类等同于神,机器人只是为人类所服务的,所以机器人作为什么存在一点也不重要。但是女科学家在这里已经尝试将机器人等同于人类,如果机器人可以作为人类那样的高级生命体而存在,人类该如何回报机器人?那么在这个时候,部分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吗?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16张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17张

这个问题就相当终极了,实际上从上个世纪开始,无数科幻研究者就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人类可以和机器人共生,那么如果机器人和人类的地位平等,一个普通的家庭也可能是机器人和人类的混合家庭,这个时候,人类将和机器人用平等的态度相互对待,那么人类应该如何存在?当机器人的文明超越人类文明时,人类是否会被淘汰?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18张

电影没有让问题深入到这里,斯皮尔伯格也知道这个问题太过于庞大,所以作品中的小男孩大卫也仍然很单纯的只想要得到母亲的爱而已。当外星人同意让小男孩的母亲复活时,大卫真正的笑了,这可以说是大卫在全篇中最开心的时刻,也许只有这个时候,才可以理解那句话:“人的一生十分短暂,但这一刻却是永恒。”大卫终于和自己的母亲呆在了一起,在度过了一天的美好时光后,二人选择永远的沉睡。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19张

作品中有一只玩具熊叫做泰迪,实际上它是作为旁观者的视角来目睹这一切。我们可以说泰迪实际上是片中最初想要表达自我的人,当父亲介绍说这是儿子以前的玩具熊时,泰迪很愤怒的说道:“I am not A toy”(我不是个玩具)在人类的视角中,机器人等同于玩具等同于工具,但是泰迪却想要别人承认自己作为一个机器人的价值。这实际上也是大卫身上永恒的矛盾,当机器人身上赋予了人性,那么它到底该作为机器人,还是该作为人?这个问题导演并没有给出答案,在这里个人的理解是,如果机器人真的拥有了人性,那么他就有替代人类的可能,即使是神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但亚当和夏娃如果拥有了神性,那么神也会跌落神坛。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20张

人工智能电影解析(人工智能电影读后感)  第21张

《人工智能》虽然是20年前的电影,但是即使是放在今天,也仍然拥有无穷的魅力,其中所探讨的问题,已经是现在关于人工智能题材的科幻作品的样板,其中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永恒的命题,在这里推荐大家一定要再次回顾一遍,感受一遍大师之手的真正魅力。